在很大程度上,中国证监会此次抛出补充审计方案,意在推进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步伐。应当说,这才是补充审计的要害。
AS不是利益之争的工具
有人说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各国利益之间的较量。这是极其错误的说法。在很大程度上,CAS确实体现了维护某一方利益(说白了就是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的原则,但是,这导致CAS与IAS迟迟不能接轨。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如果中国继续坚持自己的会计标准,拒不全盘接受国际标准,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会计报表就会遭到拒绝,其结果不单单是中国企业不能依据中国的会计标准开展境外发行融资工作,而且中国境内的资本市场也不能被外国投资者认可,并因此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当然,会计标准的非国际化倾向对中国出口也会构成很大的障碍,今后将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因为CAS在成本核算上的问题被进口国追究倾销责任。总之,所有涉及会计标准的错误,其代价都是十分巨大的。
就此而言,由外资会计师事务所依据国际通行会计标准对中国境内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包括补充审计,只能看作是对现阶段国内会计标准尚未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一种补救办法。
“五大”的风险
不难作出这样的判断,如果事先未达成协议或默契,就不会在正式文件中就外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特定范围的独立审计业务作出明确规定。此前曾有传言,出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与行业交叉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有关部门希望“五大”统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独立审计业务。现在看来,在发行或融资环节由“五大”包揽补充审计业务,与此有相似之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五大”退而求其次呢?
独立审计不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其中充满着形形色色的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的立身根本在于信誉,离开信誉,在这一行寸步难行。然而,没有人可以保证“五大”承接的活计就一定可以干好。它们近几年在国内的执业经历也并非没有污点。所谓多言必失,中国的这句老话也许最适合用来描述“五大”的担心。相比之下,那些够资格发行股票的公司,通常是些运作比较规范、业绩风险相对较小的审计对象。将针对中国会计服务市场的第一单大规模集合业务限定在发行或融资环节,显然是出于降低审计风险程度的考虑。此外,补充审计毕竟不是正式审计,其功用限制在“补充”二字上。估计补充审计的收费标准比正式审计要低许多,但这与补充审计机构承担的相对较小的审计风险是对等的。
面对中国威力无比的行政权利,“五大”不会不明白,它们今天可以被一纸行政规范推上原本需要充分竞争才能获得的宝座,明天也可以被一纸公文从这一宝座上拉下来。
上市公司当洁身自好
面对错综复杂的会计标准国际化问题,国内上市公司必须明白,它们才是这场戏的主角。从现在起,不论是否打算发行融资,上市公司都应当在主观上按照国际会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否则,迟早会吃大亏。毫不夸张地讲,如果严格按照IAS衡量,许多国内上市公司以往的盈利记录都将被改写,一些上市公司甚至根本就不具备发行及上市资格。可以预料,针对会计标准国际化的专业训练将成为热门生意,上市公司除独立审计服务之外的财务报告咨询需求将越来越大。需要提请上市公司决策者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试图从承担独立审计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那里接受咨询服务,原因是一旦签定了这样的合约,在咨询与审计之间便形成相互矛盾的局面,出于利益的考虑,原本应当是相互对立的咨询与审计业务会变得和风细雨,缺乏互动性与创造力,于是,要么是咨询成为摆设,要么是审计成为摆设。对“五大”来说,安然公司倒闭案是会计师事务所将审计与咨询两项业务合业经营的一大教训。
务必认真阅读审计报告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强调,会计准则应体现公众利益。股票投资者作为社会公众的重要成员,其利益当然在会计准则重点考虑的范围之内。CAS与IAS的差距很大,但主要不是形式上的,甚至主要不是内容量上的,而是灵魂上的。例如IAS认为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交易应当是公平的,交易价格应当是公允的,但不久前财政部颁发的关联方交易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则允许将显失公允的关联方交易价格作为入帐基础,只是不予确认利润而已。很难用一段文字来说明IAS与CAS之间的具体差异,这取决于人们对具体报表事项的判断能力。为此,投资者务必认真阅读正式与补充审计报告,发现它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并对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为此作出的解释进行详细核查。一般地说,差异越大,问题就越严重,投资者防范风险的意识就要更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