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来源: 审计署武汉特派办 编辑: 2004/03/23 16:56:17  字体:
    [摘要]  审计质量事关审计事业的生存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在新的阶段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根本途径。提高审计质量需要在查处和揭露问题、审计成果利用、审计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

    [关键词]  审计质量  揭露问题  成果利用  审计管理

    随着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审计的影响不断扩大,审计质量越来越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受到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从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到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结论落实、情况报送、信息传递等一系列环节无不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提高审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握好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本文着重从揭露问题、成果利用、审计管理等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审计质量。

    一、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

    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打假治乱,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国务院领导要求审计要成为"领导决策和民众的眼睛".从这个意义上讲,揭露和查处问题是审计的立足之本,是审计的第一要务。查不出重大问题,审计质量就无从谈起,特别是有问题查不出,按李金华审计长的说法,那就是审计人员的失职,是犯罪。当前,我国财经领域里的许多管理还不够规范,弄虚作假、挤占挪用、贪污腐败等各种不真实、不合法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在一些方面甚至还很严重。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严肃查处经济领域里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仍然是审计工作第一位的职责,是审计的第一要务。具体来讲,要把好三关:

    (一)把好审前调查关,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现在的审计项目往往是一个行业、一个集团、一个项目、一类资金,点多面广,情况十分复杂,如果不搞审前调查就仓促上阵,审计就会打败仗。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对于一些重点审计项目,更要花足够长的时间搞审前调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被审单位的总体情况、业务流程,掌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实践证明,凡是审计效果比较突出、审计质量比较高的审计项目,都进行了充分的审前调查,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如武汉特派办2003年实施的电力企业审计,参与审计的3个处室联合开展了一个半月的审前调查,在认真分析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风险的基础上,就建立统分结合、详略有致的审计实施方案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有针对性地制定了4项审计实施方案,重点十分突出,审计成果十分显著。

    (二)把好审计实施关,善于跳出方案查问题。在审计过程中,按照方案实施审计是一个基本要求,但一味死扣方案却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方面,每个被审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在具体实施审计时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些情况上级审计方案没有涉及,审前调查中也不可能全都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要随机应变调整工作思路和审计重点,不能一味地按审计方案办。另一方面,审计实施中涉及面很宽,所发现的重要情况有可能不是被审单位的,这时就需要我们利用审计专项调查的手段,查清问题,及时上报,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武汉特派办2002年对某人行审计,审计人员在延伸审计中发现部分农村信用社存在挪用小额农贷指标、变相提高贷款利率等现象。这些情况与该行业务没有什么关系,也不在审计范围内。但审计人员没有轻易放过,经过深入分析认为,这些问题直接违背了中央的"三农"政策,侵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正是中央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理应严查严处。审计组及时调整审计思路,针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审计调查,并将审计调查情况以《某省小额农贷管理问题亟待解决》的审计简报及时上报,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责成相关部门严肃查处,认真整改。

    (三)把好延伸审计关,善于跳出行业搞审计。随着各种经济监督的经常化,一方面违纪违规问题正在逐步减少,另一方面违纪违规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上下串通、内外勾结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日益增多。如何将这些问题一追到底,查深查透,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搞好延伸审计。如武汉特派办2003年实施的对某省工行审计,审计组将民营企业贷款质量作为审计的重点,以贷款民营企业的关联关系为切入点,内查和外调相结合,不仅延伸调查多家企业,而且多次到工商局、人民银行、土地局等部门调查取证,才终于查清了几个民营业主诈骗工行贷款2亿多元,造成损失1亿多元的系列民营企业骗贷案。

    二、抓好审计成果的利用,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

    审计成果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有些审计项目开展得轰轰烈烈,而最终却效果平平,除了计划不当和工作不深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取得的审计成果分析和利用不够,体现不出审计的价值。就象"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因此,成果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成败优劣。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水平,应抓好三个环节:

    (一)抓好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综合分析是指在查实问题后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看提出的问题是否符合客观情况,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是否从体制、机制上和制定、修改、完善法规的高度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如果只揭露处理问题,不研究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就没有实现审计的高层次。提高综合分析水平,应抓住三个要点:一是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要从大量的数据资料中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映出问题最核心的、最本质的东西。二是提高分析研究的综合性。一篇分析材料能否引起重视,发挥作用,很重要的是看反映问题的普遍性和倾向性。如2003年工行审计,审计署几个特派办都发现银行现金管理存在较大漏洞,审计署金融司对此类问题进行了综合归纳,将这个问题与职务犯罪、洗钱等现象联系起来,上报的信息材料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人行总行专门下发了加强商业银行现金管理的规定。三是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审计揭露和反映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整改,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完善制度和法规,堵塞漏洞,标本兼治。因此,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提出建议,站的层次更高,不能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建议还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泛泛而论,为建议而建议。

    (二)抓好成果的利用,扩大审计成果的影响。过去,审计报告、审计信息一般只对上级报送,审计成果的利用率不高,一方面大量的审计信息和成果被闲置,得不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需要掌握审计情况的部门又得不到这些信息,形成浪费和重复检查。要抓好审计成果的利用,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做好审计成果的上报工作,重点是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从今年开始,审计署对审计报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把审计报告由原来审计机关的内部文书重新定位为审计结果的最终载体,并相应取消了审计意见书,审计报告在体现审计成果,履行审计职责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二是向其他管理部门、监督部门通报审计成果,如向财政部、税总、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通报审计情况,促进监督管理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重复监督,更重要的是,这些部门有制定法规的职能,他们根据审计信息,修改制定完善有关法规,能更好地利用审计成果,促进经济的规范。三是加大对审计成果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公布审计成果,大力引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是扩大审计影响、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的有效途径。如武汉特派办查处的洪湖"五假"案件,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审计结果被新闻媒体,特别是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的效果,引起全国上下广泛关注,成为焦点中的焦点,促使该案被迅速查办。

    (三)抓好成果的实现,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规范、正本清源。提高审计质量,不仅在于审计查出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建议,还在于这些问题是不是得到了整改,建议是不是被采纳。简单地说,就是审计成果有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审计成果的作用,应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审计结论落实情况。审计不仅仅是做给别人看的,更重要的是守土有责,确实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要坚持审计结论跟踪检查,实行结论落实反馈制度和审计回访制度,督促结论落实,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二是关注移交案件的查办情况。这几年各级审计机关向纪检、司法机关移交了大量案件,但据了解,很多案件由于种种原因被搁置下来,没有得到查处。因此,我们不能止步于案件移交,一要督促案件查办落实,必要时还要派出人员协助纪检、司法机关查办;二要重点揭露地方保护或司法腐败问题。三是关注制度法规的修改完善情况。审计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促进制度法规的修改完善,比查处几个问题意义更为深远,但难度也更大。有些体制、机制上的弊端不是轻易就可以革除的,需要我们"坚持己见",制度没有修改、机制没有完善,就不要轻言放弃。

    三、加强审计管理,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

    现代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管理与效益越来越重要,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所谓效益,简单地说,就是投入产出比。管理是为了提高效益。审计也要讲求审计效益。审计投入的是人力、财力,产出是维护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和促进国家财政资金有效使用。因此,审计管理十分重要,要通过加强审计管理来大力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在加强审计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审计管理整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审计质量和水平的瓶颈。如何加强审计管理,应先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大力整合审计资源。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方面要着力提高组织成员素质,另一方面是要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成员的作用。我们经常强调要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这是适应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这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审计工作不可能坐等复合型人才的出现。因此,加强对人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优化组合,大力整合审计人力资源,更好地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以此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整合审计资源有两个层面。一是从审计机关来讲,要自觉地建立和完善统筹配置人力资源的良性机制,树立审计工作一盘棋思想,增强资源配置预见性和计划性。每年审计计划下达后,要对计划项目安排进行统筹分析,如年度审计任务的重点,完成某些项目大致需要多少人,需要什么样的人等等;具体实施审计时,再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去合理调配审计力量。二是从审计项目来讲,要根据项目要求选择最适合的审计人员,如试行项目负责人制度,打破行业界限挑选审计人员,组成最能满足项目审计需要的审计组;还要注意各专业人员的合理搭配,如审计与计算机人员的搭配等;在某些特别专业的领域,如工程概预算、造价审计等,为弥补审计专业的不足或人员力量的不足,还应采用聘请专家或社会审计力量的方式。

    (二)加强审计成本管理,严格控制审计成本。审计监督也有成本,同样也存在成本管理的问题。但在大部分审计项目中,审计成本管理基本上是个空白。首先是审计成本意识非常淡薄,有些项目没有发现什么情况和问题,明明是半个月就可以完成的,非要拖上一个月甚至更长;审计经费花到哪儿算哪儿,却没有分析一下,花了这么多钱,审计的效果怎么样,钱花得值不值。如果一个审计项目投入多,产出少,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或者是计划不切实际,或者是审计检查不到位。因此,加强审计成本管理,应把握好两个环节。一是审计立项。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如果一个项目的投入远大于它的产出,那么这个项目就是不经济的,是不值得去做的。审计也是如此,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项目安排是否合理。二是审计实施。核心是要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审计对象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仅凭一次审计就把全部问题都查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在制定好审计方案的基础上,抓住主攻方向实施突破,切忌面面俱到。此外,还应关注审计人力成本。在审计资源的使用上,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一个项目投入的审计力量过多,出现窝工,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另一种是审计力量投入不足,该查出的重大问题查不出,审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等于白投,也是另一种浪费。

    (三)推广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审计的经验、方法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这些年来,许多审计人员在查处大案要案、加强综合分析等方面都摸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但没有进行归纳总结和上升到成为理论。另外由于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内部人员之间缺乏交流,先进的方法没能得到及时推广。就象沙海遗珠,缺一根线串起来,加工成美丽的珠链。如查办大案要案,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个单位那个人又查出了什么大案,但到底是怎么查的,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却都不了解。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我们把这些比较成熟的审计方法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推广,将对审计实践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例如武汉特派办2003年实施的国债项目投资审计,积极探索实行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三结合"的审计模式,在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审计成果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模式得到审计署投资司的肯定,可能会在今后的投资审计中推广。因此,应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审计方法的归纳、总结和交流,在审计实践中积极推广,使个人方法变成审计共同的财富,使单个的成功经验变成集体的巨大力量,可以大大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益。

    (四)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积极实施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加强审计管理的中心环节。结合落实五年规划,审计署研究制定下发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其核心就是对审计项目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贯彻落实《办法》规定,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必须提高审计风险意识。我们必须认识到,政府审计也有风险,与社会审计相比,政府审计的风险更大。因为社会审计毕竟是局部的、微观的,而政府审计着眼点高、宏观性强,审计出现重大错失造成的损失也会更大。二是建立并完善审计工作分级负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分担风险。在审计准备阶段就要明确参审人员的职责,审计组长、主审、一般审计人员,都要各负其责,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三是增强做好审计基础工作的自觉性,重点抓好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反映审计成果最基本的载体,编好其实不难,无非是审计取证完整、引用法规恰当、审计定性准确,就怕不重视、不认真。四是严格执行审计复核制度。建立并健全主审、审计组长、专职复核机构三级复核制度,特别是审计组内部复核,不能当作是可有可无的例行公事。五是高度重视审计日记编写。要提高对审计日记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将其作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举措,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

    总之,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永恒的话题,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通过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来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