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60 苹果版本:8.7.6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现代审计活动中的行为研究

来源: 吕俊 编辑: 2006/11/06 10:24:26  字体:

选课中心

实务会员买一送一

选课中心

资料专区

需要的都在这里

资料专区

课程试听

抢先体验

课程试听

高薪就业

从零基础到经理

高薪就业

  [摘 要]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个体与群体组织的一系列有序的行为,而审计行为与其它行为一样,需要进行科学与合理的规划、领导、组织和控制。因此,在现代审计活动中,必须注重对审计行为的研究,把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两者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加审计群体的凝聚力,促进审计组织活动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审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

  行为科学是通过研究一定组织中各种行为的特征和规律,科学地预测、引导和控制各种行为,保持和发扬积极行为,抑制和消除消极行为,努力提高组织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一门科学。现代审计活动正在由传统审计向科学审计过渡,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对现代审计活动中的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进行分析与研究,既有助于各行为主体按照自身的行为规律去对待和处理每一项属于自己的审计工作,也有助于协调自身与其他各行为主体与审计活动有关的工作事项,以理顺审计活动中各种行为关系,减少或消除磨擦,加大和强化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优化审计程序和方法,规范职业行为,强化职业道德,明确法律责任,从而多角度地控制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实现预期的审计工作目标。

  一、审计人员的个体行为

  个体行为是以个体为行为主体的行为,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审计的个体行为研究,要从剖析作为个体的审计人员的内在需求、心理特性与行为动机来揭示其行为规律,从而全方位地激励和调动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实现审计的组织目标。

  按照A.H.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所阐述的“需求层次理论”,一个人依次寻求以下五种需要的满足,即物质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审计人员的衣食住行等个人消费与个人的生活费用支出密切相关。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工资福利是劳动付出的回报,数额往往是有限的。行业之间的攀比可能促使审计人员情绪波动,甚至发生审计人才的流失,影响审计队伍的素质。同时,手中权力滥用所带来的好处(如受贿等),也可能构成一种诱惑,致使部分审计人员物欲膨胀,损害了审计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目前,随着审计活动经济监督作用的不断体现,国家已越来越重视和关注被誉为“经济卫士”的审计人员的福利待遇问题,各级各地审计机构都在努力改善审计人员的工资福利条件。但是,单纯的物质追求永远是无止境的,对此必须依靠审计人员的道德自律和纪律约束来抑制。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审计人员的职业伦理道德建设,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审计职业道德准则,并逐步由靠外界约束制约的“他律”转化为依靠审计人员内心道德和职业责任的“自律”。

  当物质的最低需要的满足可以维持人的生命存在时,安全需要变得突出起来。审计固有的监督性与批判性很少带来他人善意的理解,相反,经常会遭受嘲弄、冷遇、对抗、行政干涉等方方面面的压力,甚至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缺乏安全感的审计人员思想趋向消沉,工作缺乏责任心,工作中显得“顾虑重重”,严重影响了审计行为的有效性。对于审计人员的安全保障问题,国家已通过立法来保护审计人员的执业安全,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根据美国的管理学家梅奥的“社会人假设”:“人的主要工作动机是社会需要,个人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仅有次要意义”。所以当审计人员的物质需要和安全需要已经基本得到满足时,应更多关注他们更高层次的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现代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高层次需要包括交往的扩展、精神的充实、充分的理解以及对社会地位和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审计机构作为审计行为组织,如何在满足个体需要与实现组织目标两方面获得“双赢”,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以激励机制为手段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动性。“激励”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对每个审计行为个体进行激励,使每一个行为个体处在最佳的行为状态,并以自觉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最终促使其实现共同的审计群体行为目标。激励有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目标激励、考评激励、业绩激励、奖惩激励等多种方式。在不少审计组织中,都采用了考评激励的方式,在制定了科学化的考核标准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考核制度,使各个审计人员的业绩公正地计量出来,从而实施有效的激励。另外,在审计组织中一般应多采用奖励激励而少采用惩罚激励,因为奖励激励的正面刺激比惩罚的反面刺激更为有效。如果在审计组织管理中正确认识这一特点并加以合理利用,就可以找到最佳的富有人文精神的奖惩方案,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

  2. 建立和完善职位晋升提拔的考核选拔制度。目前,各级各地审计机关对公务员都实行了公开竞聘、多级考试等选拔制度,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机制能够全方位地开发审计人才资源,从而培养造就一大批符合现代审计发展需要的各类型人才,并把他们配置到适合的领导岗位上,不断提高审计人才的使用效果,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审计人员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 建立“人本管理”的审计组织文化。即除了运用审计组织制度、规章对人实行硬性的管理以外,更注重采取启发、说服、沟通、感染、思想渗透、典型示范等方法对人进行软性管理,强调人的思想、人的价值、人的个性的发挥。培养和形成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归属感与责任心,使组织成员的行为自觉地趋向一致,为实现审计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二、现代审计活动中的群体行为

  在行为科学中,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组成的集合体。构成群体的个体所进行的具有相互联系的整体行为即为群体行为。审计活动是典型的群体行为,单个审计项目通常由两个以上审计人员完成,各个具体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审计个体行为就构成了审计的群体行为。研究审计的群体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1. 审计的群体行为规范。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审计的群体规范中最为重要的是审计道德,它是审计组织及其成员在审计组织活动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般道德在审计组织活动中的体现,对审计的群体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从广义上讲,审计道德包括审计法规、审计制度、审计准则等要素。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对顺利实现审计群体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审计署已提出了大力加强国家审计机关“人、法、技”建设的要求,主要是从业务素质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着手,采用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手段和有力措施,对各类审计组织成员进行政治理论、审计法规、科学管理、岗位业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成员的自律意识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从而使全体审计人员成为以“能力本位”为价值取向的人;具有专业知识和独立完成工作能力的人;能独立进行道德判断、道德自律并自觉承担道德责任的人。

  2. 审计的群体凝聚力。审计的群体凝聚力是指审计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含有“向心力”和“内部团结”的双重之意。在实际的审计活动中,单靠行政命令而非自行组阁的按审计项目组织起来的审计小组,群体动力必然较小,群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协调程度往往较差,同一审计组织的成员在利益上的冲突有时在工作中以隐含或明显的形式表现出来导致群体动力不足,工作的合力下降。因此,增强审计的群体凝聚力对于审计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审计的群体凝聚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某个特定的审计组织环境中,由审计群体成员长期在审计组织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的群体意识是影响审计群体凝聚力的一项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审计群体意识是审计组织活动的灵魂是审计组织成功的精神和活力源泉。它在制定审计群体目标、实施审计组织活动、制定审计群体行为规范、推动各方面工作协调运转、形成最佳整体合力等过程中发挥了导航作用。因此,强调审计组织发展的原动力主要不在于外部强制,也不在于物质金钱利益,而在于全体审计群体成员共同的目标感、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共同的审计信念、审计道德、审计价值、审计作风、审计气质与习惯等等。所以,在审计的群体行为中要注重群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目的性地汇集群体的意志和意识,提炼共同的信念和观念,传播进步的理想和思想,并把自己的信念、理想、愿望和情绪介绍和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影响他们的思想倾向,从而使整个审计群体的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有效运转。

  综上所述,在现代审计活动中,必须注重对审计行为的研究,把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两者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审计群体的凝聚力,提高审计组织工作绩效,从而将新时期的审计活动推向更高层次。

  [参 考 文 献]

  [1]裴志军 审计文化建设[J] 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2) .

  [2]赵保卿 审计行为科学[J] 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6) .

  [3]冯均科 论以人为本的审计体系观[J] 当代经济科学,1998,(2)。

学员讨论(0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