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摘 要:文章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对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规避审计风险,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企业 审计风险 规避
如果被审计单位在财务经营等方面出现一些不合理迹象,存在重大遗漏,而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又未能予以充分关注,审计部门就要承担审计风险。本文就审计中产生的经营审计风险的原因及规避风险的方法做一探讨。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审计风险:一是指审计人员认为是公允的财务报表,但实际是错误的;二是审计人员认为是错误的财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上述定义均是就财务审计而界定的审计风险,但实际也揭示了审计风险的本质———审计结论与“事实”发生离异的可能性。
(一)主观原因产生审计风险
1.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其胜任能力跟不上企业经营业务活动发展的需求。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经营活动越来越复杂,各种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经营结构组织的多元化,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被广泛运用,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报表编报和披露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审计人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知识结构。这些发展,大大提高了审计人员审计的难度,而对传统的滞后的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审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包括知识结构和行业经验,以不断满足企业经营活动日益发展的需求。
2.审计方法跟不上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现代企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管理部门弄虚作假时有发生,而且造假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以发现和披露企业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和漏报,有效规避审计风险。当今,国际审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推行和采用风险导向审计这一新方法。而我国审计人员仍采用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方法,审计取证依赖于会计账薄、会计报表,以期发现错报和漏报,是一种事后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由于审计人员对此方法不熟练,而且很少使用。而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尚处于吸收理解之中,未能立即采用,从而制约了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
(二)客观原因产生的审计风险
1.被审计单位提供会计资料不完整。一些被审计单位对收入、成本支出的会计资料提供的较为完整,执行财经纪律的情况也比较好。而实际上,这些单位的一些其他的收入、下属单位上缴的管理费等并没有纳入财务账,而是入了私设的“小金库”,而这些会计资料通常是不会向审计人员提供的。会计资料的不全面,留下了审计风险的隐患。
2.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内容不真实。一些部门、单位为掩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会计资料上大做文章,记假账、报假账的事时有发生,其中个别支出原始凭证的填制存在明显的不真实性问题,例如使用普通收支凭证而无正式的发票、无填制单位或填制人签章,审查起来无从下手,严重影响到审计成果的真伪,这无形中给审计部门带来了审计风险。
(三)社会原因产生的审计风险
在我国,随着法制不断健全,审计风险产生的社会原因也必将被审计工作者所认识。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原野公司和北京长城公司恶性事件发生所带来的对深圳特区会计师事务所和北京中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责任的追究使人们对审计风险有了认识,而银广夏等一系列上市公司欺诈舞弊案件把相关联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执业会计师推上了被告席,使我们对审计风险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同在,忽视审计责任就会导致严重的审计风险,审计责任的追究就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我们树立风险意识,在执业过程中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审计风险是可以防范和降低的。
二、要防范审计风险,必须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在审计过程中规避审计风险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我们处在经济变革时代,我们的业务知识,审计工作、审计范围都受到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每一个审计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要更多地学习专业知识,包括学习审计基本准则,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工作。首先要在审计程序上合法规避审计风险。其次要学习好专业知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多元化经济成分日益增加,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法规、规章不断出台,我们要随时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要学习和掌握新的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我们要善于将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有机结合,强调分析、评价。对评价出的高风险领域实施详细的账项基础审计,合理有效地利用审计资源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2.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系统会计处理的特点及审计的目的等合理配置审计力量,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和技术,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在取证时,审计人员绝不能满足于客户自行提供的资料,要获取强有力的外部证据,多角度地取证、印证。比如,债权的函证,一定要按照审计程序由审计人员亲自函证,存货的盘点必须按重要性原则进行现场抽盘、监盘,不能依赖于客户提供的盘点记录。并根据审计过程中取证结果,对审计风险的评估作出评价,考虑审计取证是否充分,是否能满足规避所有重大的风险,能否支撑所出具的审计报告。
(二)建立承诺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
审计人员在对企业经营审计时,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作出书面承诺,保证所有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安全、可靠,尤其是所提供的呆账、坏账、资产盘亏、盘盈、报废损失成本、费用、收益等资料真实、合法。以明确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和审计责任,避免由于被审计单位不明白自身责任给审计人员带来的风险。
(三)树立风险意识,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提高审计水平
1.建立系统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水平又参差不齐,为此,强化教育,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从业“门槛”是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聘任审计人员时,也应将“职业道德”作为评价应聘人员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要求并督促在职审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风险意识,训练员工的专业能力,确保全体员工达到并保持履行其职责所需的专业胜任能力。
2.恪守技术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审计人员在承接审计任务时,应当考虑自身能力,将业务委派给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并在必要时,应当聘请专家协助工作。
3.建立审计风险管理制度。核心是实行风险导向审计,即一切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方法都应以防范风险为重点和出发点,充分关注经营失败和弄虚作假、舞弊等可能产生的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应将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并把重点放在审计风险尤其是持续经营风险的评估上,通过审计程序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同时还要注意依靠职业判断来防范风险。在进行具体业务的风险判断时,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非正常交易、或有事项及持续经营能力应予以充分关注,审慎考虑该事项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判断自己可以接受的风险,并考虑出具审计报告的信息准确性,以更好地防范和规避经营审计风险。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