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论期货经纪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

来源: 期货日报·陈学明 编辑: 2006/03/30 00:00:00  字体:

  现代金融企业成功治理的一个显著标志或行业特征,就是在其内部已经建立起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竞争所需要的、完善的、科学的和规范的各类管理机制并能够加以有效运转。在期货公司向建设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目标迈进的治理过程中,同样面临着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治理和改进其内部管理的诸多问题。尤其是,随着期货市场的规范稳定发展和期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程的深入,将进一步推动其内部各类管理机制建设的加快。其中,期货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是当前应该给予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的观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得以具体体现的一个主要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主要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规划,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所必需的各类人员,维持企业的正常稳定运作并确保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规划中所制订的各类目标得以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简单而言,大致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企业人力需求的预测。它包括因业务的发展或紧缩所需要增减的人力,因现有人员的变动所需要补充的人力,因组织变更、技术改进或设备更新所需要调整的人力等。二是人员招聘。它包括针对所需增加或补充的人力,制订专项的招聘计划,确定必须向外招聘的各类人力数量和标准,确定招聘的方式、时间和程序及寻求招聘人力的来源,对所招聘人员的安排使用等。三是人员培训。它包括对新进人员的培训、一般人员的培训、选送人员的培训、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各级主管人员的培训等。四是人力运用。它包括制订对人力的有效运用的计划,制订人力的有效运用所需的各项配套措施,提出对各项有关的人力资料的分析及评估(如人员的工作能力分析、协调能力的分析及业绩评估等)和人力结构的分析和调整(如年龄、学历、岗位安排等)以及人事经费支出的分析和预测等,从而改进或提高人力的使用效率。由上述内容可知,人力资源管理所要追求的是企业在经营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引进、培养和使用人力的目的,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各类人力,奠定企业经营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人力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力求获得市场竞争力优势所必须加以刻意打造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的地位,从而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经营中的生存和发展。学习和借鉴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科学论述,对于指导期货公司提升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改变现行的低水平和陈旧落后的人事管理方式,增强期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以及在期货市场发展面临着的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发展,显然势在必行。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兴加转轨时期。期货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正处于一个规范发展的初期阶段。概括而言,国内期货公司从总体上来说,资本实力较弱,经营规模不大,从业人员较少,人员大多在几十名之内,业务素质不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陈旧落后,管理水平也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显然,期货公司从业人员队伍目前的状况是难以适应期货市场的发展创新要求和经营形势变化需要的。当然,期货公司实行科学、规范、系统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时期付出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着重在两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个方面是搞好人力需求的预测规划。不言而喻,期货公司的经营和发展都是紧紧围绕和依赖于人力而进行的。没有人的努力便谈不上企业生存,更谈不上企业的任何经营和发展。人力是期货公司经营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要重视搞好期货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层就必须从观念上与以往陈旧落后的人事管理体制和方法,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尤其要坚决摒弃那种“草台班子”式的人事管理方法:行情看涨、交易增大或业务发展时,就大批地招聘人员;行情看跌、交易减少或业务萎缩时,就大批解聘人员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管理层应该牢固树立科学的企业经营发展理念,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的市场准则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必须根据公司经营的理念、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公司中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制订相应的人力需求的总体预测规划。人力需求的预测规划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一是期货公司维持现有稳定经营活动所需人力的增减;二是因期货市场交易品种数量和交易行情的变化导致期货公司业务量的相应变化所需人力的增减;三是因期货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或萎缩(如增设或撤销营业部)引发的人力增减;四是因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改进交易方式、管理方式所发生的人员变化;五是针对期货公司经营中可能发生的上述变化而产生的人力增减的相应解决措施,如招聘或解聘人员的有关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式等。

  毋庸置疑,人力资源管理预测规划是期货公司应做的必不可少的内部管理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非但如此,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预测规划为公司的经营发展提供全部所需的人力资源支持,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低劣,将直接导致公司因人力不足或人力过剩,影响公司的正常稳定经营;或因人力的素质过低过劣,严重影响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以至于威胁到公司的生存和经营发展规划的实现。所以,公司的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预测规划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期货公司所制订的中、长期经营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人力资源管理预测规划因其重要性应该成为核心内容之一,并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

  另一个方面是重视人员的培训。从业人员的培训是当前期货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并应具有紧迫感。之所以如此,是由国内期货业的特点和发展形势以及期货公司面临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首先,期货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高级形式,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沿。期货业也是金融领域内专业性较强、技术性较高、涉及面较广、影响范围较大的一个行业。期货业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对从业者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要求较高、标准较严。但国内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仅有十多年的历史,时间不长,起步较低,规模较小,市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正处于一个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之中。与西方成熟的期货市场相比较,我国期货市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缺乏大量合适的、高质量的从业人员是期货业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其次,期货业是一个充满了生命力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在经过了长期的市场清理整顿的过程后,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从总体上来说,已经处于一个较为稳定、规范和发展的新时期。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家对期货市场的重视和扶持,期货市场的创新活动十分活跃,新的商品期货先后推出,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范围逐步增大、期货交易额和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市场规模逐年有序扩展,市场特有的功能日益发挥作用。毫无疑问,期货市场所处的这一新的形势,对期货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此外,国内期货交易所对金融衍生品种的开发、期货公司经营业务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前景等,也使得期货公司现有的人力与未来的经营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通过加强培训来对原有的人力进行调整、充实和提高,培养和造就公司发展所需的一支从业人员队伍,以适应新的期货市场发展的形势,实现公司的经营发展的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和尤为紧迫。

  培训不仅是期货公司经营和发展的实际需要,而且,进一步来说,也是“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得以落实的一个具体措施。从业人员在激烈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保持和获取个人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确保自己良好的生存状态和持续发展能力,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外在形势变化所迫,也是其普遍具有的内在要求和愿望。从外在的形势变化来说,期货市场新的交易对象的渐次推出、交易方式的不断创新改进、交易规则的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以及交易管理技术的提高等等,无不要求从业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交易技术,相应地更新知识结构,扩大专业视野,提升业务能力;从内在的需求来说,对新的市场变化的兴趣、对新的知识的渴求和扩充、对展示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改变现存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愿望和追求等等,也强烈促使从业人员本身要求不断地进行培训,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求得适应期货市场新的形势发展和获得新的业绩。期货公司应因势利导,加大从业人员培训的力度和深度。期货公司通过卓有成效的培训,不仅可以达到提升从业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凝聚人心,增强团结,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和造就人才,从而会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从业人员的培训应紧密联系公司业务的发展方向和期货市场新的变化,有的放矢地进行。当前,期货从业人员的培训主要应向着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针对国内期货市场不断推出的新的商品期货,抓紧培训相应的业务拓展人员和交易人员,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二是随着国家逐步扩大对大中型企业境外套期保值业务的批准范围,培训具有能够熟悉境外期货业务的各类专业人员;三是随着金融衍生交易产品的研发和问世,抓紧培训具有金融衍生交易的业务人员;四是随着期货公司业务发展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培训相应的经营管理人员。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