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搞好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些想法

来源: 编辑: 2005/03/07 10:58:15  字体: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发现、防止、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产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组成。内部控制实际上是使企业内部各方面、各环节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体系;通过这个体系,在企业内部任何一个方面、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受到另一个方面或环节的制约,达到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

    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企业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势必要强化内部控制。笔者就目前一些企业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谈谈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的想法。

    1.内部控制制度不能等同于会计控制。目前,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资金控制,即内部会计控制。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

    内部控制从管理结构上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个方面。会计控制主要是对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财务活动合法性的控制;管理控制则是为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进行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层次,而内部管理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层次。这两个方面相互依托,纵横交织,相互制约,形成了有效运行的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网络。

    在实际工作中,尽管会计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指挥、调节、约束和促进,以使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但是,企业内部控制涵盖的远比此大得多,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也包括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方针、经营效率等重大事项的调研、测试和评估,以及进行正确的决策,还包括企业的生产、技术、营销、劳动管理,甚至企业文化筹建等等。而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正是与经营管理工作直接相关的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构成要件。因此,仅由财务部门、财务人员来实施内部控制是不完整的;只有企业所有人员一起参与,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严肃性与刚性,才能达到以科学的系统管理企业运转的全过程。

    2.建立一套责职明确的控制制度。在一些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的一些规章制度,因而控制的对象就是企业下属的员工及下属部门,而将自身置于控制对象之外。其实,不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多么完美,如果得不到管理层的有效执行,其结果只能是有限的控制,甚至是无效的控制,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在公司治理结构不甚完善的情况下,由于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特别是国企)的相对分离,导致目标不对称和信息不对称,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即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董事长和总经理合二为一,将所有者排除在企业之外。经营者实际上是在没有内外监督情况下,全权经营这部分国有资产,这就很难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因此,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需要企业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它的实施者既包括企业普通员工,更包括企业管理者,而后者的作用尤为现突。为此,内控制度的建立,必须注意管理各层面权力配置合理、责任明确;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与制衡机制,以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从而实现企业目标。

    3.要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事后控制力度。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即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相分离)、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这些内控制度的方法似乎都侧重于事前和事中控制,而对问题出现后的处置很少涉及。笔者认为,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全过程的。事前控制的目的在于作出正确的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事中的控制则是让企业活动按照一定的决策方向、目标运行;而事后控制则应侧重于分析结果形成的原因,考核并作出评价、落实奖惩,找出存在的弱点及隐患,进而达到对企业内控制度有效性的评估,并对欠妥部分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制定未来计划标准的依据。因此,必须加强事后控制,使企业及时、顺利克服各种困难,解决问题、渡过难关,以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

    4.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企业经营的核心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也是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目的的。在实际工作中,对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效果的综合评价十分困难,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企业内控成本与效率的关系,成为内控制度能否有效实施、运行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成本和效益两者应是正相关的,但也并非绝对。不少人认为,凡是严格按内控制度的要求,比如不相容岗位分离、记账人员与经济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明确相互分离、相互制约,授权、批准、执行(特别是执行、记录、复核)不得由一人包办等等,这种建立在一定的内控人员成本和其它相关成本基础上的方法,虽然人员多,耗费成本大,但效果很好。笔者认为,内控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内控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完备性,关键是怎样使内控制度执行过程中各有关人员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权限清晰,并使之尽责尽力,并用人性化、合理化的内控考核评价奖惩体系与之相配套,使内控成本与内控效果处在合理结构比例上;同时还应注意借助企业“外控”(即外部审计和其他外部控制手段)的压力与动力支持,达到既取得良好的内控效果,又尽可能地节约内控所耗费的成本。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