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摘要:国家治理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要求国家审计主动适应其变化,信息化审计从根本上实现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本文从审计对象的业务范围、产业环境、信息化提升三个方面分析了信息化审计面对的挑战,据此提出了从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组织方式等四个方面提升信息化审计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国家治理;信息化审计;挑战;应对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家治理信息化程度在快速提升。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必须主动适应国家治理的变化,变革信息化时代的审计内涵、审计重点和审计方式,促进公共财政和公共产品的有效配置、管理和使用,从而提高国家对经济社会的管理水平,发挥国家审计保障经济社会运行的预防和抵御功能。
一、信息化审计的发展与作用
早期的信息化审计,主要是将计算机审计软件作为一种辅助审计工具,局限于检查会计差错和财务弊端。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攀升,信息化审计拓展到对各项工作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审查。现代经济、社会活动产生大量的信息,有序的收集、存储、控制信息是科学审计的前提,通过对审计对象业务信息、财务信息以及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能从根本上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从宏观上解构现象,揭示体制、机制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实现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目标,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
信息化审计发挥免疫作用,需要信息化审计能力作保障。作为信息技术渗透至生产力各要素的结果,信息化审计与传统的审计在审计目的与职能上没有本质区别,信息化审计仍需由专业审计人员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分析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但是信息化审计仍然与传统审计有一些不同,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前者具有强大的信息化审计能力作支撑。只有信息化审计能力达到了相应的高度,审计工作才能建立在审计对象业务、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有效性和可用性之上;否则,审计工作既难以纵观全局,又无法突出重点。
二、信息化审计面临的挑战
第一,审计对象业务范围的扩大对信息化审计能力提出挑战。随着国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审计对象主动的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相当数量审计对象正在全球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石油集团为例,该公司国内国外拥有24万口油气水井,1119套炼化装置,1.8万座加油站,5万公里油气长输管线,其海外勘探开发方面涉及31个国家81个海外项目。对此类业务遍及全球的审计对象进行审计,就不能照搬传统的审计经验,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审计能够缩小空间、同步时间的长处。但是国际环境在市场特点、法律法规、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审计对象管理手段和会计核算方式的高度信息化局面,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更新频繁、规模庞大的现状,都需要信息化审计能力从零开始提升。
第二,审计对象产业环境的变化对信息化审计能力提出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当前行业之间的竞合态势此起彼伏。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促进“三网融合”政策实施为例,该政策实施的目的是要打破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之间的传统界限,破除广电在内容输送、电信在宽带运营领域各自的垄断。要对这一政策的实施进行审计,必须通过信息化审计来跨越行业之间的鸿沟,以克服传统行业审计方法难以高层把握的缺点。但是此类审计对象分业经营的过去、混业经营的未来,融合产业后崭新的商业形态、盈利模式,都是信息化审计能力提升亟待求解的命题。
第三,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对信息化审计能力提出挑战。随着多年以来信息化的积累与推进,审计对象信息化的主动性在加强,金融行业作为排头兵,一直走在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前列。2008年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为2743亿元,而2011年则已经达到22038亿元,支撑了电子支付行业高速发展的是各银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快捷服务,其后台是各银行纷纷建立起B2B、B2C、B2G等领域的商务支付服务体系,缺口信息分析系统、资产质量监控系统、授信审批系统、本外币清算平台的建立与优化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如果停留在已有的信息化审计层面上,将难以从全局的高度对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风险隐患进行审计。要对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的审计对象进行审计,信息化审计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现在和未来的所有问题,如何有效评估信息化提升带来的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是信息化审计能力提升现实而长远的压力。
三、提升信息化审计能力的策略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创新,信息化审计能力取得了长远的进步。现场审计系统(AO)为审计人员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化审计工具;AO认证考核、计算机审计考核及各类计算机审计培训提高了审计人员的信息化审计素质;审计数据规划和专业审计数据中心提供了信息化审计必要的平台;审计数据接口国家标准和采集模板简化了信息化审计的过程;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为审计人员提供了新的起点;数字化审计组织模式创新了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组织方式。上述工作,都为信息化审计能力的提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仅凭上述努力还不足以完全应对前述三个挑战,信息化审计能力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组织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要在新的起点上提升能力,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作。
(一)加强信息化审计理论研究。一是预先研究审计对象内外部环境变化对信息化审计的影响。国家当前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阶段,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信息化审计既需要在宏观层面上对重大政策执行效果、宏观调控绩效、产业振兴规划实施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估,又要在微观层面上分析企业发展现状,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只有在审计理论上将事中、事后审计和事前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指导信息化审计在实践中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二是总结归纳带有普遍性的信息化审计方法,提炼适用特定领域的特殊性信息化审计方法。不同类型、行业、层次的审计项目为信息化审计提供了大量的经验,这些审计实践是信息化理论研究的宝贵财富。信息化审计理论研究需要总结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审计方法,使其能够在更大范围、更长期限内重复使用;同时信息化审计论研究又需要对特定行业、特定对象的审计经验进行提炼,找出其特殊性所在,以抓住要点,突出重点,增强实用。
(二)完善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一是利用过往典型项目开展案例评讲。信息化审计人员应当是知识面广、专业精通、经验丰富、善于分析的业务能手,通过典型案例评讲可以将个人经验升华成集体智慧,以点带面,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有效结合,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提高信息化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审计能力。二是利用信息化审计实验室开展探索研究。通过将财政(社保、税务、工商、人力资源、房管等)、企业(资源、能源、交通、制造、服务等)、金融(银行、保险、证券等)等多部门的信息资源需要整合成信息化审计实验室,为审计人员搭建基础的信息化审计平台。信息化审计实验室既可以用于审计人员推演、完善审计思路,又可以用于多系统、多部门的综合分析探索,支撑信息化审计宏观分析,定位信息化审计违规线索,探索信息化审计方法创新。
(三)推进信息化审计技术创新。一是完善信息化审计模型体系和数据标准。信息化审计模型体系和数据标准是从审计经验到审计知识的升华,有助于提升信息化审计获取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明确抽象数据与真实业务的相关性,确定特定条件、具体特征审计事项的重点,从而促成跨产品、跨机构、跨行业、跨地域的信息化审计。二是跟踪审计前沿技术,丰富信息化审计手段。虚拟化、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智能计算等新兴技术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前沿,如同地理信息系统改变土地审计方式、及时通讯技术实现互联互通一样,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审计人员将利用先进技术变革审计手段与方法,以降低获取、加工信息的成本,从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层次的内涵推动信息化审计能力提升。
(四)改进信息化审计组织方式。一是建立多专业融合的数据分析团队。多专业融合的数据分析团队利于发挥不同专业的优势,围绕审计目标,不同专业的人员可以从多侧面、多角度剖析审计对象和审计事项,有助于加大的数据分析力度,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度,拓展数据分析的空间,提升数据分析的效率,依靠技能互补、素质优良的集体开拓信息化审计的新天地。二是组建特定领域信息化审计研究小组。信息化审计研究小组目标是对特定领域的信息化审计目标、方式、重点等进行研究,研究范围应涵盖财政、金融、企业等诸领域,利用各种基础平台和技术手段,对特定领域亟待解决的或者有重大实用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最大限度的发挥创新潜力为审计业务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为国家审计提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信息化审计研究团队。
信息化审计能力的提升既要有必要,又要有基础,更要面向未来。国家治理信息化的全方位发展,要求信息化审计能力在横向纵向范围内持续提升。信息化审计只有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提升理论、人才、技术、组织等各方面能力,才能与时俱进,确保国家良好治理。
参考文献:
1.刘家义.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2011年7月8日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上的讲话.审计署《审计情况通报》2011年第14号.
2.周德铭, 熊宛皎.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信息化能力.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2011年12月07.
3. 肖滨.信息技术在国家治理中的双面性与非均衡性.《学术研究》2009年11期.
上一篇:浅析国家治理下的资源环境审计
下一篇:浅析政府投资项目中的管理审计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