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连续三次推迟之后,美国商务部终于在2012年3月20日做出了一个“谨慎”决定,公布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的初步裁定结果:认定中国光伏产品接受不正当补贴,并将对这些产品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对于极具价格优势的中国光伏产品来说,这一惩罚性关税更多像是象征性的惩罚,显然低于之前的预期。当然这一结果并非一锤定音,美国商务部将于2012年5月16日公布反倾销税率的初步裁定。
在中盛光电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陈晓冬看来,认为“双反”调查是一种倒退。他笑言美国公司是“飞机坠毁怪地心引力”,试图通过设立贸易壁垒来渡过光伏产业的冬天,而不是从技术和成本上谋求自身提高。事实上许多中国公司已经想到对策,即将生产厂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只要产品不在中国生产,便不在抵制的范围内,可以规避这个问题。
对于当下光伏产业身处的“外需低迷、产能过剩、价格跳水、补贴下降、双反调查”的多重夹击的境况,作为一站式太阳能电力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中盛光电倒显得处变不惊。陈晓冬认为,光伏产业所面临的危机是短期的,离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日子也许并不遥远。而在陈晓东积极乐观观点的背后,则是中盛光电自身十足的底气。
多云转晴
“事实上,光伏的价格正在趋向合理化。”陈晓冬介绍说,过去光伏产业的泡沫多出现在多晶硅这一环节。降价前的多晶硅厂商产能有限,供不应求,这使其有了议价的优势,毛利非常高。在大幅降价中,晶体硅产业链上降价幅度最大的就是多晶硅,降了约70%左右,切片和电池降了50%,相较之下,中盛光电所处的下游组件仅降了34%~40%.“过去下游的日子比较苦,现在正好反过来了。”陈晓冬说。
补贴下调在短期内会影响需求,造成光伏产品价格降低,但与此同时也使得光伏产品更加能够被消费。“当人们发现安装一个太阳能组件如此便宜,以至于没有政府的补贴也完全能够承受时,也就看到了实现上网平价的可能。”
太阳能市场长期存在着一个发展逻辑图,即太阳能的价格会越来越低,传统能源的价格会越来越高,直到有一天二者交汇,传统能源仍会继续走高,太阳能则会先下行然后实现反弹,但仍不超过传统能源。这种上网平价的概念已经在一些地区实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日照条件和传统价格不同,所以上网平价也存在先后。
陈晓冬认为降价是健康的,上网平价会给价格带来弹性,也会带来更多需求。政府补贴下调短期内对行业而言不是好事,但却有效加速了价格的下调。“两三年前的研究报告认为今天的价格要再经过两三年的调整,现在已经提前到达了。”陈晓冬表示价格的下调有效地支撑了全行业的装机量,他预测未来一年的价格稳中有降,不会出现去年的大幅度降价。“之前大家还有泡沫可挤,现在利润率已经很低了,下游的组件和系统制造商还有超过10%的毛利,上游的企业甚至已经达到零毛利,甚至亏损。除非现在有新技术出现,能够大幅提高太能晶体硅的转汇率,否则价格将会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陈晓冬看来,光伏公司利润低除了降价的原因之外,日臻成熟的太阳能技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太阳能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晶体硅的转换率上,转换率高意味着每块电池板输出的能量便更多,对系统供应商而言,投入同样的成本,效率更高,可以得到利润的改善。目前对晶体硅的研究还在持续进行,业界对转换率的进一步提升普遍持乐观态度。
陈晓冬预测,未来的一两年或许比较困难,但撑过去之后,装机量会持续上行,新技术的产生会节约单位成本,光伏行业会进入新一轮发展,装机量和利润率都将非常可观。
新市场补力
根据赛迪智库光伏产业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曾经日进斗金的国内光伏行业在2011年遭受重创,利润率从139%下滑到20%,半数以上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已经停产,30%大幅减产,10%至20%小幅减产或努力维持,并已开始不同程度裁员。
欧债危机是造成这个困境的原因之一。欧洲市场占全球光伏需求的80%,受欧债危机影响,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纷纷削减光伏产品补贴,政府补贴的下降直接影响光伏产品使用者的回报,这就逼迫企业降低系统价格以保证其回报。
尽管如此,陈晓冬认为主要市场的需求萎缩并不意味着光伏产业的装机量会受到影响。
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发布的2011年度报告,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达28GW.这一数字在2010年为16.6GW,增长达40%左右。据陈晓冬介绍,在光伏产业已经很火热的2008年,当时的装机量仅为6GW,近几年光伏产业的增长速度非常惊人。目前全球累计光伏装机量逾67.4GW,这意味着光伏已成为仅次于水电和风能的第三大可再生能源。
目前行业对于2012光伏市场装机量持较为悲观的看法,预测可能仅为21GW.对此陈晓冬则认为,2012的装机量还有继续增长的空间,“尽管成熟的市场可能会萎缩,但新兴市场的快速增长不容小觑。”令光伏企业集体惊喜的是,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如今除欧洲市场以外,亚洲及美国市场也呈现扩张势头,中国、英国、日本、东南亚等都将成为光伏产业的新战场。
始于技术,是外界对于中盛光电的一个评价
一直坚持技术引领市场的中盛光电内部有一支由美国、德国和中国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共同组成的研发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太阳能系统效率的提升、高安全性与高可靠度产品的开发以及适合各种特殊需求和特殊环境太阳能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中盛光电的组件为并网和离网系统,晶体光伏组件从设计到生产都严格执行国际质量标准,最大限度地提升组件的效率,减少组件的使用空间,25年的质保期使中盛光电的组件价值恒久。2008年中盛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轴追日系统投产,追日系统能够实现快速简易安装,对地基的要求和空间的占用实现最小化的同时,极大提高电量的产出,提高投资回报,目前应用于美国里士满1兆瓦废水处理设备等项目中。
陈晓冬表示,中盛光电将一直坚持技术上的优势,以技术占领市场,无论是已经成熟的欧洲市场,还是即将兴起的新兴市场。
“轻骑兵”制胜
终于模式,是外界对于中盛光电的另外一个评价
在光伏产业高速扩张时期,企业对上游材料需求旺盛,材料价格也因供不应求的状况而充满泡沫。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整合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模式成为众多企业追逐的目标。当时若能形成完整产业链,则将占据巨大优势,毛利非常可观,最高时可以到35%左右。但当价格大规模跳水,这些企业的毛利也随之下降到16%左右,还存在一定的存货减值。此外过度追求垂直一体化还存在设备更新的问题。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轻资产更能适应现在的变化。”陈晓冬认为,光伏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环境决定了只有深耕环节的精细化,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当前的市场环境使专注于某些环节的轻资产企业在成本控制上非常有利,与之前相比,购买材料的成本甚至比一体化的成本还低,无需计算产能。
市场环境的变化使中盛光电一直坚持的轻资产道路显现了优势。如果将垂直一体化比喻成矩形立方体,陈晓冬认为中盛光电更像是一个金字塔,专注于中下游的组件生产和系统提供,有选择地从事少量上游业务。陈晓冬说,“中盛光电是一家谨慎的公司,我们知道泡沫不会持续时间太长,一旦泡沫被挤掉,一体化较高的公司会有更多的累赘。”
此外陈晓冬表示,中盛光电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其优秀的系统业务。中盛光电集团成立于2005年,是最早专业从事太阳能电站EPC业务的中国公司,业务涵盖制造业务和解决方案业务两大领域。“我们从2008年就开始做系统业务,为国外客户提供服务。如果将整个光伏产业视为建造楼房,其他企业提供的是砖瓦,而中盛光电进行的则是设计和建筑。”
陈晓冬透漏,仅安装配送环节的利润就可达整个光伏行业利润的30%以上,因此许多企业正在意识到“打包销售”比单纯组件高出一倍以上的销售利润,逐步开展EPC业务。而在这一方面已经领先一步的中盛光电,已将其发展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布局全球与资本同行
从2005年正式进入该行业至今,公司已经发展到2500多人的规模,并且成立了欧美分公司,其中海外员工50余人。公司营销总部设在中国南京,在泰州和南京拥有三个生产基地。公司欧洲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北美总部地处美国旧金山,在意大利米兰、法国里昂、韩国首尔和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设有分支机构。“全球网络和本地服务”的运营理念使中盛光电的产品和服务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分支架构较多,需要倾注的海外力量也比较大,对财务系统是一种挑战。在内部控制上,中盛光电总部的资金部门负责决定各个分支与全球银行的关系,如需支付款项,需要完成严格的流程,经由总部的同意。中盛光电还设有专门负责海外内控的经理,每年有大部分时间在海外的分支机构确保当地的会计流程和系统都是按照总部的SOP进行。
在普遍融资难的环境下,光伏产业的投资短期也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政府还是银行对上游的审批贷款都非常严格。相对而言下游的利润率更高,风险较低,在获得银行贷款上更有优势。银行也看到下游稳定成熟公司的盈利能力,尽管大环境趋紧,但中盛光电仍然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助力。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同样是CFO的职责所在,中盛光电自2008年以来在私募市场连连获得资本的青睐,这其中陈晓冬的努力不可忽视。中盛光电在2008年和2011年分别完成5100万美元和5000万美元的私募融资,在2011年还获得了中信银行在“十二五”期间8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支持。对于上市陈晓冬表示,“中盛光电还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在当下海外市场对中国光伏产业的集体估值过低的情况下,上市没有意义。”
在加入中盛光电之前,陈晓冬从事银行业13年,并曾在2007年5月17日帮助中电光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首席财务官的职责并不是一天到晚的管账看数字,更应该参与到公司的决策,从宏观的方面进行财务管理。”在资本和财务领域浸染多年的陈晓冬这样解释自己的职责:“相比较公司的账目,CFO更应该把握行业、市场的动向,追踪其他公司的动向和表现,帮助公司做重大决策。”
上一篇:汪润怡:把握“第二波”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