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我国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路径思考

来源: 胡晓明 编辑: 2009/09/29 11:16:13  字体:

  【摘 要】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是评估准则国际化的客观背景和推动力。协调、趋同和统一是评估准则制定的范式转换过程;文化冲突、政治寻租、经济后果是阻挠评估准则国际化的因素;有效评估系统的构建需要积累充分的能量。评估准则国际化的最终实施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国际评估准则;评估准则国际化;主要障碍;实现路径

  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资本实现了全球性流动,国际分工细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拥有统一市场规则的“世界经济集团”(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已经形成,其标准将成为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入该经济领域的潜在规则。从发展趋势看,国际社会对资产评估国际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评估准则国际化问题已成为各国评估取向的重要视点和张力。

  一、评估准则国际化内涵

  资产评估国际化的核心是评估准则的国际化。评估准则是指导和约束评估行为向着合法化、合理化、有效化方面发展的标准,是一种能促进评估结果可靠性、降低交易费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评估准则国际化是指各国在制定评估政策和处理评估事务时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评估惯例,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资产评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可比性和一致性。这里所谓的“国际通行的评估惯例”一般是指由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评估准则》,评估准则国际化实质上是各国评估准则与《国际评估准则》的协调、趋同和统一。这与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制定《国际评估准则》的宗旨是相符的,按照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的表述,《国际评估准则》的目标是在世界各国之间统一评估准则,满足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对制定本国资产评估准则的需要,促使《国际评估准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遵守,促使其他专业领域理解专业评估和评估师的作用。评估准则国际化应该包括评估准则的国际协调化、趋同化和统一化,具体分析如下:

  (一)评估准则的国际协调化

  协调就是意图归纳不同的制度,并把多样化的实务融入和组合成能产生合作结果的有序结构的过程,是减少差异的过程。评估准则国际协调的目的是促进评估的可比性,为削减差异提供参考,以便参与协调的国家均能接受,实现评估标准各国间博弈的纳什均衡。多年来,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致力于评估准则的国际协调,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2006年6月19日,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与美国评估促进会签署了合作趋同备忘录,双方承诺采取措施促进现行评估准则趋于一致,并协调各国今后的准则计划,促使其以后发布的评估准则与《国际评估准则》兼容。

  (二)评估准则的国际趋同化

  《国际评估准则》作为公共产品,其学习、利用、借鉴成本要低于研究、制定成本,长远来看,各国评估标准将趋于收敛。评估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对评估准则国际协调化更深层次的描述,是长期协调的必然结果。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逐渐掌握了国际经济发展与评估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联系。各大洲、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都已参与到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事务中,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成为覆盖面广、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国际公认评估专业组织。目前,原则导向的《国际评估准则》易于被各国评估界接受,支持或认可《国际评估准则》的会员国(地区)已达53个;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罗马尼亚等国家已将部分甚至全部《国际评估准则》纳入了本国的评估体系。

  (三)评估准则的国际统一化

  评估准则的国际统一是指通过特定世界性评估专业组织的有意识行动,吸收各国评估文化的精髓,制定出各国共同遵守的、可监督实施的全球通用评估准则,以达到全球范围内财务报告透明、评估结果可靠的目的。1985年以来,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七次修订了《国际评估准则》,《国际评估准则》现已发展成为一部综合性、国际性的评估准则文件,其指导性、普适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越来越期望,《国际评估准则》能够在目前国际资本市场公认评估准则的基础上,成为全球通行的统一评估准则,实现从趋同到统一的转换。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继续实施或制定本国的评估准则,转而采纳《国际评估准则》。例如,巴塞尔委员会在其为各国监管机构和计划向《新巴塞尔协议》过渡的银行所发布的指南中,强调采用《国际评估准则》。

  与协调相比,趋同就是因不同而求同,是存异基础上的同,是发展趋势中的同。对于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而言,趋同决非评估国际化的终极目标,接受和应用一套统一的、高质量的核心准则是未来的趋势。笔者认为,评估准则国际化时代已经来临,而评估准则国际化的实现,协调是手段,趋同是过程,统一才是结果。

  二、评估准则国际化的障碍

  评估准则国际化并非朝夕之功。因为评估准则在形式上表现为评估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实际上,评估准则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则就是适应环境,是各国文化、经济利益和政治博弈的结果,文化冲突、经济后果和政治寻租成为阻挠评估准则国际化的主要因素。

  (一)文化冲突

  任何一个国家的评估活动都有一个传统沿袭问题,文化因素是导致评估准则国际化难以施行的成本。评估文化是特定国家传统文化对评估影响、渗透的结果,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评估特征必然会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亨廷顿的文化冲突理论指出,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冲突。评估准则国际化进程是一个不断出现冲突的过程,各国评估准则的差异是不同文化间价值或价值体系的冲突表现。

  (二)经济后果

  评估作为资本流动的媒介,其发展状况对经济利益的实现有重大影响。评估准则具有经济后果,这种“经济后果”一方面将导致资本的跨国流动;另一方面也会使评估准则的制定、人员的培训、政府管制等方面产生巨大成本。评估准则的发展是资金发展以及利益团体的博弈过程,是一个经济行为,其实质是一份“社会契约”。寻求更多使用资源的经济人遇上了资源稀缺的限制,就发生了资源如何分配和依靠什么样的机制实现分配的问题。因此,各经济利益集团围绕着《国际评估准则》将展开较量,最终的《国际评估准则》将更多地体现强势集团的利益。

  (三)政治寻租

  评估准则国际化是一场利益之争,经济的一体化需要政治的一体化推动。在评估全球趋同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不同国家之间利益的重新分配。根据寻租理论,评估准则国际化是一个政治过程,为了避免其既得利益受到损害,缩小本国评估准则变迁的幅度,各国将尽可能对国际评估协调施加影响。有人认为,缺乏政府间的合作,国际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任何改变都将是一个政治性的,无论其是否是由全球化引起的。由于各国都希望将世界上的所有资源聚集到本国之中,因此,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各国之间进行讨价还价的过程。

  三、评估准则国际化的实现路径

  按“自增强理论”,如果外界不输入能量的话,一个国家的评估系统将长期处在一种相对低效的均衡状态,因为该系统是自增强的,它本身有能量来源(如文化、经济和政治等),从而使得这种选择处于“锁定”状态,以便与制度变迁路径相吻合。要使各国评估系统从这个劣等均衡退出,转移到另一个潜在的优等均衡,关键是要积累充分的能量,足以克服劣等均衡自身所积累的“选择优势”。评估准则国际化路径,就是如何摆脱阻挠各国评估准则协调、趋同和统一的障碍,实现从“劣等均衡”到“优等均衡”的转变。

  (一)促进各国评估文化的融合与同化

  文化冲突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矛盾双方融合成一对新范式。只有各国把最具“特色”的评估经验与实践贡献给国际社会,用优秀的文化影响《国际评估准则》的形成和发展,才能使《国际评估准则》永保活力。评估准则国际化不仅仅表现为各国评估准则向《国际评估准则》的单向靠拢,而且表现为利益两方面或多方面的互动和融合。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需要各国及其他国际性组织的支持和努力;各国评估准则制定机构应与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达成共识,明确双方对评估准则国际化的基本观点以及实现路径。

  (二)评估准则的制定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变革准则制定模式必须对现实成本和预期效益进行权衡,而社会公众接受与否是判断准则制定模式是否可行的关键。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应本着“为公共所需、为公众所信”的原则,尽量减少差异、寻求一致,致力于制定一套高质量的、全球性评估准则,以利于社会公众决策。评估准则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而不是以制定者为中心,这样才能实现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的实质性转变。在国际化过程中,国际评估界将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要求和主张,以便使《国际评估准则》成为“最好中的最好”。

  (三)评估准则的实施应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法规的多样性影响各国之间贸易的发展,且阻碍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因此,评估准则国际化的前提就是要保证评估规范全球或区域的统一化;评估准则国际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各国现有法规有着间接的影响,评估准则本身的国际化与强化评估准则的执行机制应当并举,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必须在各国评估法律框架中进行综合,各国应排除不利于经济合作的法律方面的障碍,使评估准则国际化的问题具有法律的保障。

  (四)构建能够为全世界所接受的组织结构

  评估准则国际化并非竞争性的,而是一个共同协作的过程。由于评估准则变迁成本的存在,各国都会寻求在《国际评估准则》制定中的主导权,谁掌握了《国际评估准则》制定中的主导权,《国际评估准则》将更多地体现谁的利益,从而减小《国际评估准则》和本国评估准则的差异,最小化准则变迁成本。制度与组织的关系是互动的,各国均应为改进《国际评估准则》提供支持,构建能够为全世界所接受的、合理科学的、兼顾各利益群体的组织结构。因此,评估准则国际化还需要大量具有较大影响力或实际管制权力的国际组织的参与和认可,还需要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的支持和配合。

  四、结语

  随着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的影响力和《国际评估准则》质量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都加快了评估准则国际化步伐。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也已经是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中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评估准则。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具有庞大的评估实体。中国是《国际评估准则》的参与者与借鉴者,在评估准则国际化问题上,“借鉴”、“协调”、“一致”等的提法开始成为我国评估界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国评估接受《国际评估准则》的速度和程度,远远出乎世界的意料。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2001年起,经过十几年融合、吸纳,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已制定并发布了7项评估准则,目前正在研究制定评估程序、业务约定书、评估报告、工作底稿、价值类型、机器设备评估等准则。1995年3月,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经批准加入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成为正式会员;1999年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当选为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常务理事,并成为其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委员;2005年4月,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正式加入世界评估组织联合会并当选常务理事。

  面对《国际评估准则》的发展取向,中国应该密切关注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的动向;积极参与评估准则国际化的活动,促进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进程,比如积极参与全球性或地区性的评估专业团体和政府有关的评估协调组织,利用国际讲坛介绍中国文化、政治、经济格局,实现双向协调;大力支持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的工作,对《国际评估准则》应采取吸收借鉴、为我所用的态度;争取在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中拥有更重要的地位和发言权,参与《国际评估准则》的制定,使其能够比较适合我国的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诚军.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及《国际评估准则》[J].中国资产评估,1999(1):41-44.

  [2] Authur,W.经济学中的自增强机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5.5.

  [3] 约翰·埃居.《国际评估准则》(2005年,第七版)序[J].中国资产评估,2005(6):20.

  [4] 刘萍.走向成熟的中国评估准则[J].中国资产评估.昆明国际评估论坛专题,2006.30-34.

  [5] Samuels·J·M,Piper·A·G..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Survey 1992.

  [6] Samuel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Foreign Affairs,Summer,1993.22-49.

责任编辑:小奇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