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推动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发展的几点对策

来源: 李洁丽 编辑: 2013/08/05 14:43:14  字体:

  (一)积极主动开展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国审计事业迈上新台阶的必经之路。我国企业绩效审计取得的许多成功经验证明,企业绩效审计并不是深不可测,目前开展企业绩效审计虽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总体上不会影响企业绩效审计发展方向,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实践,找准切入点,是能够逐步实现绩效审计最终目标的。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当前开展企业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突破传统审计理念,创新思维方式。企业绩效审计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及效果的系统性审计,关注的内容和重点不同于财务审计,必须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目标实现及其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找出关键点薄弱环节,围绕其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其依法经营、依法履职、社会效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绩效审计评估;第三,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积极主动探索绩效审计理论和方法,要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不搞花架子,重在实用。同时必须从心理上克服“怕”字和“难”字。

  (二)改变目前企业审计方法。一是要拓展企业审计工作新内涵。从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重大方针政策落实、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国有资本预算制度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工作新思路。同时还要关注对国有资产资监督管理部门监管职责履行情况,从完善国有资产资产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国有资产资产监管效率方面提出审计建议。二是增强企业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企业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企业审计要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揭示制约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大分析研究问题的力度,从政策、体制、机制上提出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企业审计在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有效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三是要关注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结果。随着社会各界对审计机关的重视和关注,使审计工作量越来越大,任务不断加重,由于受人力和时间等条件制约,对国有企业审计许多方面不能查深查透。尤其是在企业发生重大经济行为调整,如改制重组、取得投资、资产出售等情况下,都有社会审计的参与,如果审计机关在企业审计中能够关注和利用社会审计结果,可以大大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解决短时间内仅靠政府审计难以查深查透的问题。同时,审计机关关注社会审计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社会审计质量问题,促使社会审计机构提高执业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三)建立健全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首先要逐步建立健全与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审计机关绩效审计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和约束审计主体和被审计对象的行为。其次,制定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一方面在《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国家绩效审计准则,绩效审计工作指南等,对绩效审计内容、组织形式、审计方式方法和绩效审计报告格式等做出明确规定,使企业绩效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进行。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先制定出一些原则性、通用性较强的指标,如企业自主创新及研发投入情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指标。其实,不同的审计项目审计目标,评价内容和具体形式不同,指标和标准也只能作为一种工具和方式,需要审计人员在分析时根据情况选择使用。当前要以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现行的法律法规、人们共同认知或约定的标准”作为绩效审计评价的基本尺度。英国在开展绩效审计中倡导 “保持灵活性和创造性”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在开展企业绩效审计时不能生搬硬套标准和经验,要将创新意识贯穿绩效审计全过程,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推进绩效审计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优化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培养企业绩效审计人才。一方面要调整现有审计人员结构,引进一些开展绩效审计必须的专业技术人才;其次,注重对现有人员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培训,鼓励审计人员自学、研究绩效审计相关知识,及时推广总结绩效审计经验。同时还可以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建立国家审计机关专家库,以满足绩效审计工作中遇到审计、财会业务之外问题咨询需要,促进绩效审计尽快发展,并不断取得新成效。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nyb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