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亩而税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支持政府财政的主要手段,是赋税制度。在封建时代,土地为贵族所专有,农人对封君每年应纳定额的租税,是为粟火之征;农人每年在农隙时,又须为封君服数日劳役,从事浚河渠、筑城防、建宫殿等工作,封君贵族对外有战事,农人须贡献车牛或劳力,即所谓力役之征;逢年过节,农人尚须进献猪、兔、鸡或丝布之类,叫做布帛之征。《孟子。腾文公篇》指出,古代田赋缴纳的方式是“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夏代农人耕田五十亩,课五亩之税,缴纳定额的田赋,称为贡。殷行助法,农人耕作于封君贵族土地上,以一部分劳力的收获贡献于贵族封君,一部分归农人自用。农人耕种七十亩之田,负担七亩的收获,就是缴纳十分之一的税。周行彻法,农户授田百亩,亦征什一税。
上古时代,一度实行井田,井田制度的立法本意,不仅在使人民福利均等,同时也要使赋税的负担均等。其力役之征,以每户征一人为原则,一年不过三日。到春秋战国时代,周室式微,摇役横作,公田不治;井田制度崩溃,什一税的制度随之破坏,赋税加重,鲁、齐各国,“租税倍于常”,什分取二,甚至什分取三。孟子曾说“什一而税,王者之政。”可见战国税额不止什一。董仲舒亦谓:“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民财内足以养老尽孝,外足以事上共税,下足以畜妻子极爱,故民说从上,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仟佰,贫者无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踰侈以相高;邑有人群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战国以来,各国课征重税,秦代税额,尤其苛重。
汉代常赋,以田租与人口税为主,其财政较秦代进步,税率较轻,汉高帝与民休息,减轻田租,规定什五税一。文帝以农为天下之本,减轻地税;景帝省徭薄赋,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并在文帝十三年(公元前一六七年)诏除民田租税,至景帝元年(公元前一五六年)复收半租,其间凡十一年未收民租为历史上所罕见。武帝时,虽增加了不少新税,但田租仍保持三十税一。汉代除田租外,农民尚有人头税的负担。可分为算赋、口赋及更赋三种,算赋是成年人的人头税,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岁的成年人,每年纳一百二十钱为一算,以治库兵车马。算指算人,即人口调查,汉代制度,规定每年八月实行人口调查,然后征收人头税,故称为算赋。口赋为未成年的人头税,民年三岁至十四岁者,年纳二十钱。此外人民对国家有更戍的义务,包括对中央政府的防卫、边疆戍守及地方劳役;也可以出钱而免除更戍的义务,此种免役税就是更赋,民年二十三始赋,五十六而免。汉代人头税变动不大,惠帝时,女子年至三十尤未出嫁者,须课五算。文帝时,算赋减为四十钱;武帝时,又恢复为百二十钱,口赋钱增三钱;昭帝时,数次减少。元帝时,口赋钱征课年龄提高为七岁至十四岁。
上一篇:古代税制复杂名目繁多
下一篇:轻徭薄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