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尚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同时又处在进入WTO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改革会计制度,需付出很大的精力,要权衡国内、国际方方面面的利弊,既要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发达国家的会计惯例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条件中在会计方面所作承诺协调,又要与国内现行有关法律和原行业会计制度、已颁发的具体会计准则协调。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制度》的出台,其成功和最值得赞赏的,是在几个方面的巧妙结合上。
一、宏观集中与微观放权相结合
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微观经济发展是在宏观经济导向下进行的。宏观要对全国经济走向进行有效的指导,必须掌握各行各业相关经济指标的发展动态。就会计制度而言,就要求各企业必须执行统一的会计制度且会计制度的制定和修订权一律集中在财政部,以保证会计制度集中统一的严肃性。同时,在强调集中统一的前提下,又要兼顾到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如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费用的摊销、资产报废和损失处理的批准、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残值预留和折旧方法的选用等,都由企业自主决定。这也是利于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增强及时反应的需要。
二、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两则”、“两制”的出台,只是会计模式形式性改革,仍然保留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这次改革就不同,除了对有特殊性的金融保险业以《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小型企业以《小企业会计制度》规范外,其余企业不分行业、不分所有制或经营、组织形式,均适用《企业会计制度》。同时,考虑到大中型企业由于经营和生产工艺的不同特点,在成本费用核算上,财政部将根据不同行业特殊性,制定不同的核算办法,如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商业流通企业商品购销存核算办法、房地产企业的房地产开发成本核算办法等,这就较好地解决了会计核算的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三、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企业会计制度》充分汲取《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和已颁发和修订的十三项具体会计准则的成功经验,摒弃一些不成功的做法,如公允价值的过早引入和债务重组及非货币性交易中的收益确认等。《企业会计制度》除了汲取成功的经验外,还体现出许多方面的创新,诸如注重资产质量,要求企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将虚拟资产排除于资产负债表之外;固定资产按资产性质及消耗方式确定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等;明确了新的业务和长期困扰实务处理的问题的处理方法,如融资租赁核算原则、借款费用资本化、土地使用权、所得税等会计处理具体方法;增加了股东权益变动和分部报表,同时为提高会计报表的可理解性,第一次在会计制度中明确了会计报表附注的十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创新内容既解决了历史难题,也为今后会计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会计国际化与中国特色相结合
一方面,考虑到我国经济尚处于转轨时期,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不允许会计制度完全和国际惯例接轨,因此,《企业会计制度》保留了一定的中国特色。另一方面,加入WTO后,要求我国开放会计市场,实行与市场交易规则和企业自主经营相适应的会计政策,又对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定义,对不符合定义的内容进行了全面修改,要求企业对不实资产必须计提减值准备;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分离;强调“经济实质重于形式”的核算原则等,都与国际惯例相一致或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