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6 苹果版本:8.6.96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新公共管理”模式下的政府绩效审计

来源: 审计与理财·殷翠玲 编辑: 2006/09/26 09:58:51  字体:

  “新公共管理模式”要求政府使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如何提高我国政府工作的效率,防止人浮于事;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把钱用在刀刃上;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一方面,“政绩工程”、“烂尾工程”一个接一个,政府的资金被盲目流失,另一方面,腐败分子贪污受贿,政府的威信受到重创;一方面该用的钱不用,形成了“积压”和隐形浪费,另一方面用钱本末倒置,造成效率低下,影响公共管理与建设进程。因而,政府绩效审计随之应运而生。

  一、政府绩效审计及其任务

  政府绩效审计是检查政府的经济活动,对其管理和运用其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以明确经济责任、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它是管理审计与效果审计的总和。

  实践证明,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对公共经济管理的保驾护航,它在促进政府改善管理、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发挥的作用日显重要。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利于节约使用各种资源,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利于改善各种社会主义经济方面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虽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目前我国绩效审计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有了较大改观。在新形势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以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二、政府绩效审计的特点

  政府绩效审计与公共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审计是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公共管理为审计提供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审计离不开公共管理大环境,并受其影响和制约,但审计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公共管理。

  政府绩效审计最主要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变化性。绩效审计涉及的范围、内容广泛而深远,着眼于管理部门的方针、计划、控制制度和决策过程。

  其次是审计对象的间接性和被审计对象效益的滞后性。政府投资项目大多数表现为间接经济效益,很难获取审计证据,特别是量化证据。同时,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业绩,有时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来,效益的滞后性要求必须开展追踪审计。

  第三是衡量标准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审计人员无法对审计标准做出精确的限制,同时政府投资项目多数为公共产品,而社会效益很难量化,间接性较强,具有不确定性。

  第四是审计方法的多样性。不仅采用财务审计的方法,更多地采用分析法、论证法、评价法、数据定量分析与调查等。

  最后是审计结果的建设性,审计过程以指出存在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为中心,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当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由于我国政府审计工作开展的时间不是很长,力度还不是很大,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多数审计工作满足于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淡薄,大多数审计部门仍以财务审计为主,效益审计的开展状况仍不够理想,表现为开展范围小,层次低。

  第二,公共管理知识缺乏。现有的审计队伍对公共管理知识一般只停留在浮浅认识,未经过系统学习和培训。因而很难对政府公共管理做出合理评价。

  第三,目前财务审计任务比较繁重、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不能适应效益审计的要求。

  第四,效益审计较多集中在财务成果的分析上,对经济管理活动本身所进行的审计评价缺乏深度。大多数单位对政府的效益审计没有展开,审计手段落后,事后审计居多。

  第五,没有较完整的效益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和科学可行的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效益衡量指标与评价体系是审计人员对效益的高低优劣进行评价或判断的标准,社会效益很难用定量指标来衡量,而定性指标有时难以保证公平。

  四、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总体来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公共管理体系的多样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给绩效审计带来了困难。新公共管理要求政府更加灵活、更加高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创造力,对公众的要求更具影响力,更多地使公众参与管理,逐步向服务导向、绩效导向、竞争导向的方向发展,由此对绩效审计主体的要求无形产生一定的压力,审计主体也难很好地把握公共管理机制。

  其次是审计环境的影响。与绩效审计有关的审计环境因素包括:1.公共行政管理体制;2.公共财政体制;3.人民对审计寄予的厚望。目前我国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正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但有些还不够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绩效审计的发展。比如如果立法机构不能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行政部门又缺乏绩效意识,绩效审计就很难普遍推行。

  最后是审计主体的制约。审计主体即审计组织及人员的素质。这又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目前国家审计组织体系的独立性不强。审计机关受当地政府和上一级审计组织的双重领导,尚未实行审计机关的垂直领导。审计机关相当于地方政府的一个内部审计机构,摆脱不了当地政府利益驱动的苑囿;(2)审计机关的法制建设、制度建设、技术配备、经费支持和审计资源等还不够完善;(3)审计人员的自身建设。主要是审计人员的政治涵养、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等。目前的审计队伍与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提出的各方面的要求,特别是业务水准还存在一定差距。

  五、促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对策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逐步把审计工作重点由目前的真实、合法为主向真实、合法、绩效三者并重,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

  (一)政府重视,舆论监督。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的发展趋势,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可以利用媒介,建立定期审计公告制,将政府绩效审计走入社会、走近公众。

  (二)加强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和相关制度建设。

  法律依据是深化和拓宽效益审计的关键和保证,要完善效益审计的法规体系,必须结合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准则,建立健全绩效审计的法规、规章,使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使之成为审计人员对效益的高低优劣进行评价或判断的衡量标准。

  另外,要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绩效管理理论框架、方法体系及操作程序,使绩效审计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完善绩效审计方法。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传统审计。不能把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完全割裂开来,要从传统的财政审计入手,以揭露效益上存在的问题为主。

  2、做好审前调查。通过审前调查收集资料和信息反馈,掌握与审计项目相关的自然和法律环境、经济因素,及时制定审计方案和工作重点。

  3、合理利用内控制度评价,评估审计风险,分析影响效益审计的潜在因素,初步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

  4、采用调查表(问卷法)、座谈、实地考察等社会方法,综合评价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指标与评价体系。效益审计指标内容应包括对经济效益的评价和对社会效益的评价。对社会效益的评价可以根据不同内容而定,相应给出一些原则性较强的定性规定。

  6、定性与定量分析,如图例分析、建立数据模型等,进一步科学分析绩效管理。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方面,要进行培训、深造。重点要突出效益审计实务、技术和技能的培训,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拓宽审计人员的思路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人员与经验交流。“走出去,请进来”,不定期地以“到大专院校、到兄弟城市、到基层单位蹲点”等方式取经与深造,实行异地交流和异地交叉审计,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准。

  (五)成立专家组或科研爱好小组。借助于审计课题研究或单个审计项目,立体式提高专业水平,全方位提升审计层次。对重大项目,特别是绩效审计项目,组织、聚集不同部门,不同人员,采用管理学上“头脑风暴法”,共同查漏补缺,充分挖掘发散性思维。

  (六)建立审计平台,整合审计资源。以网络、论坛、座谈会等形式构造一个审计交流平台,建立审计资源数据库,群策群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全社会的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逐步推行,做好绩效审计的试点工作,以点带面。要注意选择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特别要突出领导和群众关注、对经济发展影响重大以及指标明显、便于实施的项目作为试点,不断积累绩效审计经验,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志刚。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趋势[J].中国审计,2003,(21)。

  [2]李金华。对当前审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3)。

  [3]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