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摘要: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内容和方法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自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我国各类企业也在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或者寻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但由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我国企业仍然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差、会计造假行为严重、财务报告不实和偷税漏税等问题。因此,完善企业法人法理结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强化企业管理成为当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内容是随着单位对内强化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内部控制最初称为内部牵制,其主要特点是以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从而使该项业务权力通过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职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内部牵制侧重于单位组织分工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单位和组织内部管理的需要,内部牵制的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展,从而使内部控制概念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已从单纯的内部牵制发展为内部控制结构,其内涵也从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发展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部分。1994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协会、内部审计师协会等共同组成的“防止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COSO)”,提出了最新的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旨在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内部控制的体系包括五个方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内部控制的作用是指内部控制的固有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具体来讲,内部控制具有以下作用:
(一)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
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有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从而能够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促进各级职责的正确履行,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的过程和行为,从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和完整,并使各项财务活动符合国家法律和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三)有效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
健全的内部控制,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和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因此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四)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企业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和现金流动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并有效地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五)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
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个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内部控制就其控制的范围和目的不同,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实施的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相容相通、相辅相承的,不仅总体目标是一致的,而且一些控制措施和方法也是相同的。在建立内部控制时,一般主要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线,辅之以其他控制措施,最终实现对整个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从控制方式来看,尽管每个企业的性质和经营特点不同,在内部控制方式上有所差别,但总体看主要采用的基本方式有:
(一)授权控制
指企业业务活动发生之前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否则,就不允许接触这些经济业务。这一控制方式使经济业务在发生时就得到了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授权控制要求规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也要求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所承担的责任,使他们对自己的业务处理行为负责,以加强工作的责任心。在授权控制中应恰当地确定授权范围,授权范围过大,会使领导层失去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驾驭和控制能力,不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反之,会削弱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影响工作效率。
(二)分工控制
指对于企业内不相容的职务必须进行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兼任。这一控制使经济业务处理时能够互相制约,互相牵制。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企业内部相互关联的职务如果集中于一人身上,就会增加发生差错和作弊的可能性,或者增加了发生差错后进行掩饰的可能性。
(三)财产安全控制
是指企业为了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即对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的收支活动,材料、固定资产、在产品及产成品等财产物资购进、领用及库存情况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反映,防止企业财产的损失和浪费,保证财产和物资的安全。
(四)业务记录控制
指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必须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记录,确保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记录是整个会计控制的核心,包括会计凭证制度,完整的账簿制度,财产清查制度,以及严格的账簿核对制度,原始记录的管理与岗位交接制度,合理的会计的账簿核对制度,原始记录的管理与岗位交接制度,合理的会计政策和程序,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及建立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
(五)人员素质控制
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离不开人的参与,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政策能够确保执行企业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从而使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得以有效贯彻执行。因此,内部控制应以人为本,把发挥人的作用放在第一位,注重人员素质的提高。
(六)内部审计控制
指通过对内部各组织系统运行状况的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促进各组织系统全面、高效和经济地实现组织目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控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确定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二是由企业领导赋予审计机构更充分的职能,加强其权威;三是加强与外部审计机构的联系。
三、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和完善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从政府部门到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断提高,企业各项内控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内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从目前我国情况看,大多数国有企业改制后,虽然形式上也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由于产权不明晰,出资人缺位,未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从而使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运行,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管理者专权独断和内部人控制、贪污腐败等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二是制度执行不力。内部控制重在执行,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目前有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尽管已经建立起来,但由于领导重视不够,或执行人员业务水平有限,职业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得到真正落实,仅限于挂在墙上,有名无实,内部管理依然处于失控状态。三是内部控制建设制后。当今社会,互联网迅速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已在各大企业普及,这些新情况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许多新问题,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从目前情况看,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明显滞后,特别是对一些高技术类型的智能化犯罪,内部控制显得格外无能为力。因此,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个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部分构成。所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构成一个单位的氛围,是影响内部人员控制其他成分的基础。它包括最高管理层的完整性、道德观念、能力、管理哲学、经营风格、董事会的关注和指导、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进取心。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目前来讲,一是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产权约束,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形成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利制衡关系,把各项管理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公司管理层必须牢固树立内控优先的思想,自觉形成风险管理观念,制定有效的信息资料流转通报制度,保证员工及时了解重要的法规和管理层的经营思想。三是完善员工管理制度,加强人才培养和员工素质的提高,注重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通过建立企业文化和培养团队精神,保持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为企业内部控制政策制定和贯彻落实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是在既定的经营目标下分析并减少风险。进行风险评估一般有风险辨认、分析、管理、控制几个过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及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加强风险管理,及时地防范和化解风险,实现经营目标。因此,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应主要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内部审计师制度,依赖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对企业的认知度来提高对企业各类风险进行评估的效率;二是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事前预算,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以期将企业的风险降至最低。
(三)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程序,旨在帮助企业对致使经营目标不能实现的风险采取的必要措施,具体包括批准、授权,核对会计分录,核实、检查业绩,风险披露限制,职责划分、安全生产等。制定内部控制程序的原则是避免由相关人员组成的集团从头到尾控制某个操作和交易。由于控制活动是针对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要寻找关键控制点。一般企业应当根据其经营活动的关键绩效领域确定其关键控制活动,以便使得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更好的实现。
(四)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企业依据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措施,通过信息反馈过程进行纠错。信息与沟通是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生命保障线,为企业管理当局监督各项活动和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提供保证。一个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信息系统,使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有关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并加以沟通,从而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应确保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明确自身的职责;二是信息系统应具备全方位的信息沟通渠道,不仅要有纵向沟通,还要有横向沟通。
(五)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为此,一是要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重视并强化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并保证各项控制措施能够得到贯彻落实。二是控制自我评估。指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小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效益与成本
下一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之我见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