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41 苹果版本:8.7.4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的控制

来源: 王爱群 王艺霖 编辑: 2009/04/01 09:43:38  字体:

  【摘要】笔者基于对某市基层银行的大量调研,分析了基层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存在的四大问题和银行操作风险产生的本质原因,提出了控制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操作风险;制度;基层银行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三大风险。长期以来,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直是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角,只是近年来银行操作风险案件的频发才使操作风险的控制逐渐受到全球银行界的高度重视。如美国所罗门兄弟公司因账务处理错误形成的6000万美元的损失,日本大和银行因操作风险控制制度缺失导致的11亿美元的损失。我国此类案件也不乏其数,如中行的“高山卷款10亿潜逃案”,建行的“吉林金融诈骗案”,农行的“邯郸金库5500万被盗案”等。

  巴塞尔委员会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的影响,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的特征是:覆盖范围广,成险概率高,人为因素大。这一风险时刻伴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过程的始终,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得不研究的课题。而“操作”主要由基层来完成,所以基层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对某市某行基层网点调研情况看,主要存在如下具体问题:

  (一)综合柜员制下的操作风险

  1.在综合柜员制下,柜员单人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业务品种增加、业务量增大、劳动强度也不断增大,高强压力下,稍有放松便可能出现差错形成风险。新业务知识和新操作技能的欠缺也是造成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2.职业道德因素引发的操作风险。有些柜员由于工作态度不认真、操作不经心,导致操作失误。柜员之间、柜员和主管授权人员之间互不防范,也造成风险隐患。

  3.考核激励模式的偏异性。股改上市后,许多行在经营转型上逐渐向营销创利这一重心转移,对基层网点的考核更注重规模指标和速度指标。这种导向必然造成柜员把主要精力用于营销而忽视业务质量,潜在的风险越积越重。

  4.基层网点柜员更换频繁。近几年,新入行的员工大多被安排到操作一线,他们虽然学历较高,但工作能力不强,刚刚熟悉业务,又被充实到其他岗位了。周而复始,基层行成为新员工的培训基地,这也增加了操作风险。

  (二)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

  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银行看重的是对已发生或已存在风险的事后惩处,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出现,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关注较少。

  (三)基层行存在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问题

  员工由于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不能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信任代替纪律、习惯代替制度、情面代替管理的现象较普遍。

  (四)股改后“人情机制”仍未打破

  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使商业银行难以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制度规范进行资源的调配和管理,导致效率低下、风险频发。

  二、操作风险产生原因的深层探讨

  虽然“基层”是“操作”的前台,但操作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绝不在“基层”本身。

  (一)商业银行体制上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但相关风险监管理念却没有跟进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并不突出,虽然国有银行也曾因内部控制等的不完备或失效,或某一外部事件的影响,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但无论从损失的额度还是影响力来看,与今天相比都只是小巫见大巫。“接轨”使银行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银行不得不迅速拓展业务范围,这为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而风险监管的理念却没有及时跟进。

  (二)风险内控制度缺失

  操作风险的性质决定其产生大多与内部人为控制因素有关,因此控制操作风险的关键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而良好的内控制度是建立在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基础上的,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又依赖于明晰的产权关系。虽然上市的商业银行产权关系相对明晰,但国有体制的惯性还没有彻底消除。

  (三)没有形成内部控制文化

  操作风险是一种几乎覆盖银行所有部门、所有人员的全方位风险。国内外统计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损失事件是由处于业务第一线的工作人员造成的,所以必须制定出全体员工“愿意”遵守的统一的、权威的、全面的规章制度。而这“愿意”是出自心灵、发自肺腑,源于浓厚的企业文化。不形成内部控制的文化,根本无法控制源于每个人、甚至每个岗位的操作风险。

  (四)缺乏市场约束和外部监管机制

  国外大都有权威的评级机构,通过其对银行各项指标的收集、分析、判断,向公众及时提供有效的信息,从而对银行形成外部监督和约束。同时由于存在发达的控制权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市场并购的压力也使高管人员无法对操作风险掉以轻心。而以上两方面我国都不健全,就使得操作风险的控制缺乏外部促动力。

  三、基层行控制操作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适合基层行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基层行要建立适合自身风险管理的独立的组织体系,增强内控机制的活力;要建立鼓励员工主动发现和报告风险的机制,及时传递风险信息,使风险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二)健全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1.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对业务操作全过程应遵守的各类规章制度和操作环节制定出详细、明确的操作流程,达到可控、流畅、细化和可操作。

  2.完善和细化岗位责任制,强化风险责任的追究制度。对岗位职责进行科学、严密的划分,完善岗位之间业务结合点的权限、责任,建立一种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控制度。对有章不循和违规操作的要严格地追究、严厉地处罚。

  3.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做好激励引导。通过激励制度使员工的报酬与风险控制挂钩,使员工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风险的可控。

  (三)将操作风险纳入管理文化建设中,打造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基层行要精心打造适合自身特点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立一种融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管理理念、风险控制、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要素于一体的企业文化,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引导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使其真正意识到防范操作风险人人有责。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尤其对于新入行员工,要在他们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就将内控文化理念灌输到他们的思想中,为操作风险的防范做好最基本的准备。

  2.加强内控安全意识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员工对内控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认真解析一些典型案例,强化柜员自觉规范操作的意识。

  3.强化内控优先的意识。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制度执行的关系,将内控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全过程,克服制度阻碍业务发展的偏见,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四)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切实消除风险隐患

  1.加强运行督导,认真做好网点业务的检查工作。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全面检查、重点抽查、监控系统检查等多种检查方式,对大额业务、反交易业务、特殊业务要进行单独检查。

  2.明确总会计、营业经理职责,强化业务操作风险的现场监控。总会计、营业经理应坚持对每一笔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查和监管,做好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管,把好风险防范的关口。

  3.认真做好事后监督工作。监督中心要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和规定,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重点网点、重要柜员、重点时间、重要业务、重要环节的监督,特别是对大额资金流向、柜员办理本人业务、错账冲正、反交易、内部账户取现等业务做到重点监督。对发现的问题,严厉查处,以防再犯。

  4.加强对监督检查人员的管理。对总会计、运行督导员、营业经理等管理人员职责履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形成制度,以约束其行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常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

责任编辑:超人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