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财务运行的影响及启示

来源: 胡郑利 编辑: 2009/09/29 11:40:29  字体:

   【摘 要】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对中国企业来说,如何从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验与教训; 财务管理

  一、金融危机在2009年的影响

  对2009年中国经济走势怎样判断?笔者认为是不太乐观的,2009年中国经济将出现深度下滑。

  第一,2009年GDP增速将跌破9%,保8%将成为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而悲观认为2009年GDP增速退到8%以下;

  第二,潜在GDP出口将进一步扩大,总供给与总供求不平衡进一步恶化;

  第三,失业水平进一步扩大,2009年失业规模将会接近3 200万人,达到9.33%;

  第四,房地产行业将出现全面调整,价格调整将取代成交量调整,即价格要下行;

  第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将双双大幅度下降,基础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凸现;

  第六,出口和进口增速双双进一步回落,其中出口增速回落更为激烈;

  第七,在居民收入下滑、消费者信心下滑等多种因素作用下,2009年消费将改变2008年名义与实际增速双增的局面,消费增加拉动宏观经济的现象将消失;

  第八,总需求各部分的联动性、产业的联动性、经济增长需求结构的脆弱性、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不匹配性、资本市场调整与实体经济调整的同步性、房地产调整周期与一般产业调整周期的一致性以及世界经济周期与中国经济周期的叠加等深层原因,将使上述总量调整超出一般性预期。因此,笔者判断是比较悲观的。

  为什么会作出以上严峻的判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世界经济超预期深度下滑,将使中国宏观经济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

  第二,中国总需求与总供给所存在的结构联动性和结构刚性,将使中国宏观经济下滑幅度超过一般预期水平;

  第三,中国经济增长区域结构特性决定了其难以维继;

  第四,2009年中国名义消费增速和实际消费双提升的局面将消失;

  第五,房地产行业的大幅度调整将在2009年全面爆发。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传导机制分析

  全球金融危机正通过外贸、金融等途径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消极影响,其“作用点”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外贸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企业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冲击

  2007年,我国出口总值占GDP的比重高达37.5%,其中机械、纺织、钢铁、化工、轻工、电子等行业的出口额名列前茅。但2008年前三个季度,这些行业因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出口增幅急剧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此前被高速增长的出口销售额所掩盖的财务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1.坏账风险。据商务部数据,20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坏账率增长了3倍左右。我国企业对外出口八成以上采用信用销售形式,欧美国家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时长达120-150天,拉美地区甚至长达360天。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使我国企业出口形成的应收账款及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2.汇率风险。人民币持续升值,不但给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企业出口造成压力,还使企业应收账款等外币资产相对贬值。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自2005年7月汇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了19.25%,自2008年初以来就升值了7.41%。金融危机使得未来美元对人民币继续走弱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3.筹资风险。有些行业民营和外资企业居多,其中又以中小企业居多。这类企业日常经营和投资所需资金,较少来源于资本市场发行上市等直接融资渠道,更多依赖于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受前期紧缩货币政策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资本市场暴跌,金融机构惜贷,企业正常融资受阻。

  4.现金流量风险。企业维持日常生产经营和偿还债务本息,需要有足够的现金流。以上财务风险的共同作用,使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资金链一旦断裂,企业难免陷入倒闭破产的境地。目前,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外向型加工企业,因现金流量不足而导致关闭破产的现象已经显现。

  (二)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企业财务费用大涨,利润空间被挤压,导致投资信心不足

  资本密集型行业如钢铁、石化、汽车、施工及房地产,对信贷资金的依赖比较大,因此财务费用对其利润的影响十分重大。受前期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这四大行业中国有企业的财务费用,2008年1-9月同比分别增加62%、71%、65%和73%,而2007年同期增幅为39%、-6%、22%和33%。由于非国有企业债务资金成本往往更高,因此其财务费用的压力也更大。受此影响,投资者信心不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外投资者新增资本投资步伐明显放慢。据统计,2008年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同比仅增长1.7%,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同比下降26.2%。

  (三)汽车和房地产两大行业面临消费信心下降的严峻考验,其财务风险向上下游传递

  经验表明,当外部经济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收入增长低于预期时,消费者一般会改变家庭支出决策,并首先考虑推迟甚至取消汽车、住房等特定产品的购买计划。这已导致汽车和房地产行业连续数月的销售低迷。而汽车和房地产普遍被视为各地区的支柱产业,其对零部件制造、钢铁、建材、施工、装修、维修等上下游行业的关联度甚高,使其财务风险通过上下游传递而被放大,形成连锁反应。

  三、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启示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细胞。对于财政部门而言,企业发生的财务风险,将通过减少财政收入或加大财政支出,最终转化为财政风险;而财税政策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往往是企业。因此,笔者认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除了要积极研究和实施财税政策外,还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一)加强以现金流为核心的企业财务管理,增强自身的风险“免疫”能力

  经济危机中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保证现金流足以维持生产经营所需。在此基础上,如果企业还有更多的现金流,就能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投入、并购重组等手段,实现战略转型和扩张,真正地化危机为发展的契机。而这要求企业具备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此次金融危机波及的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即使处于同一个行业也有着明显的差别,有的陷入“危”境毫无生“机”,有的却能化“危”为“机”,其中最大的差异就在于现金流是否充足。很多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受个人认识和能力所限,不可能自发地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因此需要加强外部的宣传和引导。具体地说,就是及时总结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典型案例,广为宣传或者发布财务风险管理指导意见。

  (二)重组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建设,扭转企业粗放管理的局面

  从调研情况看,我国还有相当大比例的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仍停留于会计核算层面。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粗放的问题,对外部条件变化引发的财务问题缺乏分析和应对能力。事实上,企业财务管理涵盖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财务监督的方方面面,其财务管理能力的建设,主要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制定实施财务战略,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企业应当分析金融危机中的产业状况,结合近几年来经营发展和财务管理情况,理清经营思路,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加强财务战略管理。二是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健全财务运行机制。通过成文的制度,确保财务管理贯穿各个业务环节,并健全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激励与财务监督机制,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三是培养财务管理人才,加强风险管理的人才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政策性较强,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既要掌握国家相关财政、财务、金融、税收、资产管理等政策法规,又要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敬业精神。因此,企业应当重视财务管理人才的内部培养。

  (三)建立财政对企业财务的监管制度,推进财政风险管理“关口”前移

  财政对企业财务实施监管主要包括:一是掌握企业财务风险的微观形成机制,以助于实施宏观财政政策时把好脉、开准药;二是及时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以及引发的财政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从外部推动企业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四是确保企业按规定使用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体而言,可探索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和财务管理评估制度。财务预警机制是区分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不同规模,通过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对企业实际财务运行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及时向企业及有关方面发出风险预警,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的机制;财务管理评估制度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及流程、制度体系的健全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等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发现企业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的制度。以财务预警和财务管理评估方式取代计划经济时期针对企业具体财务事项的行政管理方式,可在充分保证企业自主管理的前提下,发挥财政部门作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和公共管理者的作用。

  总之,与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相比,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尽管不能立竿见影,其效果也很难量化,但这属于企业的“内功”。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升级”,将有助于企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化解财务风险,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瑞龙.金融风暴冲击下的中国经济走势[J].当代财经,2009(01).

  [2] 牟涛.会计信息市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

  [3] 彭兴韵.全球化的美国次级抵押债危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

责任编辑:小奇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