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41 苹果版本:8.7.4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公允价值与公司盈余管理

来源: 范 丽 编辑: 2012/07/10 08:48:21  字体: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允价值已经被认可为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重要计量属性。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新应用。这一计量属性的应用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均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增加了财务报表的相关性;反对者则认为公允价值增大了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文章对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在我国现有的证券市场环境和政策下,上市公司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减弱,而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增强。

  关键词:公允价值;盈余管理;相关性

  我国首次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是在1998年6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自此之后,公允价值成为我国备受瞩目的一个会计问题。由于我国当时的市场并不成熟,会计准则也还有许多漏洞,随之出现了很多会计造假案件让报表使用者失去了对公允价值的信心,并产生了一些误解。2001年财政部针对公允价值对会计准则进行了一次大的修订,主要是围绕减少公允价值在会计应用中的偏差。但从2004年7月开始,财政部对公允价值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回避公允价值是行不通的,因为公允价值不仅仅是一个会计理论和实务问题,更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能否取得国际社会对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认同的问题。2006年2月15日,中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正式被确认为一种会计计量属性,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

  一、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制定的《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及《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6年9月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一项正常交易中销售资产将会收到的或转让负债将会支付的价格。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给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似的公允价值定义: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盈余管理是当前上市公司常见的现象,也是会计理论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对于它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效用最大化而做出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代表人物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层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权,其必然会选择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或符合管理层预期目标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

  第二种观点是基于会计数字的信息作用上提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她将盈余管理定义为在会计数字是一组有用的信息基础之上,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的控制对外企业财务报告,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第三种观点的出发点是管理者职业判断观,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保罗·M.希利和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詹姆斯·M.瓦伦。他们认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

  在国内,许多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也从不同角度基于不同研究目的给出盈余管理的界定。大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基于不同目的会计选择,有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有的是为了误导其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会计数据的理解,有的是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实现预期利润的压力而做出的会计选择等。

  由此可见,对盈余管理的认识是多种多样、各有侧重的,同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分析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时,一定要首先弄清它的本质,特别要注意把盈余管理和盈余操作、盈余欺诈区别开,这三种行为本质是不同的。本文所讨论的盈余管理是一定主体基于一定动机,采用一定方式,在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会计准则及相应规范的前提下对企业的盈余进行调节的一种管理行为。

  三、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国外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较多集中于价值相关性的研究,而且主要针对金融工具进行,研究显示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净利润比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净利润更加不稳定。也有学者针对非金融企业使用有价证券进行盈余管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有价证券出售利润与管理当局预测误差之间负相关。当营业利润低于(或高于)管理当局的预测时,公司会增加(或减少)有价证券的销售利润。

  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损益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之后上市公司总体上减少了使用证券投资迸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微利和亏损的上市公司仍旧存在使用证券投资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且这种现象比较严重。

  公允价值无论采用市场价格还是现值为基础,共同点是不能脱离市场,是在公平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价值估计,能够更加如实地反应现行条件下与资产相关的预期经济利益的流入或与负债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反映继续持有或处置资产或负债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满足资本保全的要求,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可见,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促进企业真实反映其盈余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公允价值的存在有其理论和实践上的价值,客观上与盈余管理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国外相关研究

  有学者对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对企业的投资行为、违约风险、投资价值和监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从历史成本转为公允价值会减少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但是同时也会增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并且强化负债的道德风险,因此更需要对企业加强监管。另一些学者认为公允价值有利于减少历史成本会计对管理层盈余管理的行为。公允价值会计具有决策相关性,有助于建立合理的破产标准以及资本充足性监管制度,减少历史成本会计对于管理层操纵利润的负面激励,并可保证所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都得到确认。

  (二)国内相关研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新准则要求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都要采用公允价值。由于短期投资在金融市场的价值变化比较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并不能反映其当前的市价,是不准确的,而公允价值能更好地反映其市场价值,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公允价值的运行缺陷导致盈余管理。首先,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正是由于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以及公允价值的取得和公允性的判断难度大,这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较好条件。其次,公允价值计量可操作性较差。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但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管理当局就可能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为地高估或低估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制造虚假信息操纵盈余。最后,公允价值计量增加了报表审计工作的难度。公允价值的计量对审计机构、注册会计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后,传统的报表审计方法和程序就很难满足审计的目的和要求,报表审计工作的难度必然增加,这就会使得管理当局更为大胆地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韩冬梅.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J].西部财会,2008(3).

  3.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6(9).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zoe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