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近几年来, 国内建筑市场竞争已达到白热化。随着中国经济渐渐融入世界经济, 加上WTO 保护期即将结束, 国内建筑市场已经感受到世界建筑商将要带来的强烈冲击。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壮大, 规避风险, 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 进行大量的资本运作、实现精细管理是必然趋势。
1. 财务风险的本质及研究对象
所谓风险就是事物未来发展及结果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偏离了人们的预期值, 甚至还会给事物本身带来不利影响。财务风险的本质就是资本运作过程中, 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未来结果与现时期望值产生差异的可能性。财务风险, 实质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 是企业理财活动风险的集中体现, 同时也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 财务风险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寄予期望的不确定事项在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结果。
2.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2.1 筹资方面的财务风险
(1)当企业承接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增加时,流动资金易出现短缺,这时必然会向银行借入资金。借入的资金将会产生借款费用,这些费用与还款的压力有时就会构成一定财务风险。
(2)由于经营的需要与流动资金的限制,在经营规模扩大时必然占用供应商的资金,当供应商索债紧迫时,也会给本单位造成财务风险危机。
2.2 投资方面的财务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的投资面临着不能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由于建筑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建筑企业难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工程任务不足的情况,这时一些企业会转向投资。一种是固定资产的投资。由于没有考虑投资信息是否失真、决策是否科学、正确,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是否造成成本失控、项目是否能按时投产乃至延误工期等。项目在进场时,企业盲目购置生产设备,资金大量沉淀在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上,而等此项目完工后,此前购买的大型固定资产由于建筑企业生产产品的流动性、单件性等特点,极有可能造成大量闲置。
另一种是企业进行的长、短期投资。将流动资金转化为股(债) 权投资,能够获取主营业务以外的收益。但是,由于资金(资产) 被投入方单位占有和使用,如果对被投资方疏于管理或监督不到位、或被投资方的经营失误等其他原因,就可能造成对外投资的减值或损失,也会给施工企业造成财务风险或损失。
2.3 垫资施工的财务风险
建筑企业生存或市场扩张的需要以及行业竞争的无序、不均衡等,垫资施工有时成了建设单位选择施工队伍的潜规则。施工企业在将自身资金押到施工项目上还不足以能拿到工程任务的情况下,可能会迫不得已去向银行贷款,用于垫资施工。投入工程施工中大量的资金,少则几百万元,多的可能上千万元。同时,还会外欠协作单位的若干债务。但如果出现了由于建设单位的种种原因(是施工企业所预料不到的) ,工程停建、缓建或其他原因,建设单位不能按施工合同、约定给付施工企业工程款。此时,施工单位必然陷入了债务矛盾旋涡。对这种情况,虽然花了非常大的代价打赢了官司,但拿不到钱。
2.4 资金回收的财务风险
资金回收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资金由于不能按时收回而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加大财务成本,引起财务状况恶化的可能性。对建筑企业来讲,资金回收的风险主要指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找活难,赢利难,收款更难”是很多建筑企业面临的困境。建筑安装工程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完工,单位之间商议按月办理结算,这就决定了建筑企业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先期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本和实物资金,其回收期则要延伸到全部工程完工并经验收之后,而扣留的质保金则要在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再办理退款。因此,建筑企业存在的应收账款,相对其他企业金额更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重也更高,资金长期不到位,必然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2.5 税收征管的财务风险
(1)项目实行经济责任承包后,施工企业客观上对项目的管理弱化,加上有些地方材料市场极不规范,购买材料没有发票,或出现假发票情况,企业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因为项目部在工程结束后已经解散,企业很难对有关合作方人员进行追偿。
(2) 由于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企业便拖欠供应商材料款,款项支付不足,供应商未能及时提供发票入账。
(3)由于会计核算的不规范,如成本少结转或收入少结转,有可能被有关税务机关查出后需补缴税金和罚款,给企业带来损失。
3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中的不合理现象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国内建筑市场管理机制的不完善, 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僚、腐败等不正常现象的存在, 加上僧多粥少, 竞争十分激烈。一些业主利用“买方”市场的优势, 有的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盲目开工, 要求施工单位大量垫资, 工程完工后不结算, 拖欠工程款, 造成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缓慢, 增加了资金成本; 随意压价, 指令分包, 强行供应材料等等, 大大压缩了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 造成项目经营困难, 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 复杂的外部施工环境给施工生产带来诸多干扰, 增加了施工、管理难度, 额外增加非生产性支出, 加大了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2)盲目投标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罪魁祸首。
目前建筑市场基本实行低价中标法,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为了能揽到工程, 各大公司之间展开了残酷的竞争, 相互压低标价。一些企业为中标更是不顾自身实力、不惜血本, 甚至带资施工。这种非理性做法, 导致工程利润率低或亏损, 进而引发一系列风险, 如履约风险、支付风险, 最终可能导致诉讼风险,使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和信誉危机。
(3)项目管理粗放、管理水平低是诱发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
一个项目管理水平高低、管理粗放还是精细直接影响项目的效益, 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高水平管理者往往能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 以有限的资源的实现产值最大化;管理精细的项目往往能以较低成本完成较高质量的工程, 实现最好的效益, 控制好各种风险, 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信誉。但管理能力较差的项目, 控制风险能力差, 往往会存在诸多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问题:
①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购买或调入一些不需用的生产资料, 或购入富余的生产资料, 造成有限的项目资源浪费; 或是因一些人为因素导致所购入设备材料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或是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不匹配, 产生窝工、歇工现象。这些都会导致投入得不到相应产出, 最终形成投资风险。
②在生产环节, 由于施工管理不科学, 导致生产出的产品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或存在质量缺陷, 工程不能按时验交或按合同顺利验交, 造成返工损失或赔偿。
③生产后期的资金回收风险。由于前一个环节施工产品的缺陷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导致产品移交受影响, 项目结算受阻。
④项目结算不及时为财务风险的发生培育了温床。工程款回收不及时。工程项目竣工后,一些施工企业未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对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造成的停工损失等未及时进行现场签证并要求追加合同价款,可能造成项目资金结算滞后,不能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同时由于工程决算不及时,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了工程保修费用,从而使项目成本增加,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4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化解
(1)树立风险意识, 完善决策程序。
施工企业的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 企业的管理者在熟悉市场、调查研究的同时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建立并完善项目承接前期的调查、论证与决策程序, 摒弃饥不择食的做法, 对承揽工程要做到有准备、有选择、有论证。
(2)及时办理工程项目竣工结算, 规避外欠款财务风险。
施工企业要在内部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如变更签证、索赔、实物量核对、结算书的编制和送审等, 在工程后期大多数建设项目资金紧张, 若不能及时结算建设单位则不会再拨付工程款, 拖延的时间越长, 外欠款的风险就越大。所以施工企业一旦按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后, 就应及时办理竣工验收, 编制工程竣工决算, 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
(3)强项目成本管理, 做好施工过程控制。
加强成本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经济实力是抵御财务风险的根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考虑合同工期、施工现场条件、目标责任成本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要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
(4)分散和转移市场风险影响。
通过分散、转移等手段增强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是企业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方面。
第一,实行多元化经营或投资,有效分散财务风险。当前施工企业在做好主业经营之外,完全可以经营与建筑施工有关的其他行业,如房地产、建材、装修等,实现以主业为依托的多元化经营,互相补充,增强获利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二,根据自身财力,选择合适险种,向保险公司投保,将应由本企业承担的风险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
第三,建立风险基金。对于出现的偶然性很大而损失有限的风险,企业可以有计划地提取一定数量且独立于企业运营资金之外的货币资金,作为损失发生时的补偿基金,防止风险发生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例如,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八项准备”措施,都属于企业风险基金的具体形式。
(5)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系统,推行项目内部审计制度。
建筑企业要建立长短期相结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及早诊断出危机信号, 并采取相应措施, 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最重要的任务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现金预算通过对现金持有量的安排可以使建筑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为建筑企业提供预警信号, 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建立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就是要建立以价值观念为基础的赢利能力、长期偿还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为主要指标的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其次建筑企业应建立有效的财务监控体系, 加强对企业资产、负债、现金回收与资本增值等方面的财务管理与监控, 严格担保制度管理, 减少或有负债。
最后, 推行项目内部审计制度, 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应当设立审计部, 负责对二级单位工程项目部的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用审计的手段加强对项目部和项目经理的监督约束力度,及时发现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弊端,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上一篇:高新技术企业财务会计的六大问题
下一篇:广告业会计实务及相关税收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