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一、会计报表造假的主要类型
1.虚增资产,虚增利润
主要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因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升迁和奖金、股息、红利等既得利益的分配;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其方法主要有:
(1)虚构销售,虚列应收账款。
企业虚拟销售客户,开出销售发票,虚列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如某股份公司2006年通过与其关联的13户企业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21亿元,虚转成本8361万元,虚增利润3739万元。
(2)少转销售成本,虚增利润。
这类企业不按销售配比原则结转销售成本,导致企业库存商品的账面金额远大于实际库存金额。如对某企业生产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和人员工资均未结转,少转成本1840多万元。
(3)利用"未达账项"弄虚作假,调节利润。
如某企业将421.8万元的有关费用支出单据压在银行未达账中,未进行账务处理。
(4)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关联方交易,其交易价格不是在公平的条件下确定的,往往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行为。如某股份公司将7000万元的土地卖给关联企业,卖价17000万元,获利10000万元;将净资产为2300万元的下属企业卖给关联方,定价为11000万元,获利8700万元。该公司当年利润为8600万元,剔除上述两项,实际亏损10100万元。
(5)当期费用未计入损益,虚列资产,虚增利润。
这类企业将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虚列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中,不计入损益。
(6)借款费用资本化,虚增在建工程支出,虚增利润。
对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何时应计入损益,财务制度有严格要求。
(7)少提固定资产折旧,虚增利润。
(8)少提或不提银行贷款利息,虚增利润。
(9)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
2.虚增负债,隐瞒利润
主要是私营企业和个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因为这类企业为了逃避国家的税收,少缴政府有关部门的规费,而有意隐瞒利润。其方法主要有:
(1)销售收入不入账,作预收账款处理。
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金额较大,且长期不动,实际是销售收入未入账。
(2)虚构成本,虚列负债。
销售收入不入账,隐瞒利润的前提条件是它的客户单位无需销售发票。当客户单位需要开具销售发票时,销售企业就可能通过虚构成本来隐瞒利润。如某有限公司将部分原材料的购进只有仓库的验收入库单,暂估入账的材料达3100万元,均虚列入应付账款,而虚购的材料通过领料单逐步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隐瞒利润3100万元。
(3)购置固定资产,挤入生产成本。
如某集团公司的账外固定资产特别多,原来该企业在购进固定资产时,要求销售单位将增值税发票开为材料配件等。这样,企业不仅可以挤占生产成本,隐瞒利润,偷逃国家所得税,而且可以将不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变换为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偷逃国家的增值税。
二、会计报表造假的防范措施
会计报表造假的手段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复杂。单从原始凭证上看,假购货发票、假出库单、假入库单、假保管账、假成本计算单等一应俱全。企业采取假账真算的办法,在假原始凭证的基础上,依照规范的核算程序和方法,"按部就班"地进行会计处理,假中有真,鱼目混珠,真假难辩。其防范措施主要有:
1.加强会计、税收及相关法规的学习宣传,尤其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从思想上、制度上杜绝会计报表造假行为的发生。
2.应当要求企业充分披露关联交易的定价与公允价格的差异、账款结算方式和支付时间等。对于明显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不等价关联交易,还应当获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对于明显损害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不等价关联交易,还应当获取证券监管部门的批准。
3.对通过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进行资产重组行为进行规范,为防范企业借资产重组之名进行"报表重组",建议将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的差额收益,按一定期限分期摊销。
4.制定大额费用资本化制度,对借款利息支出、研究开发支出、大额广告支出等的资本化行为进行规范,使大额费用的帐务处理符合会计制度要求,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横向和纵向可比性。
5.对资产评估调账、流动资产项目评估减值的会计处理、处置已评估且发生增减值的资产项目的会计处理予以规范,防止利用资产评估调节利润。
6.对资产的确认标准进行规范,防止将不符合资产确认标准的项目(如虚拟资产)确认为资产。对虚拟资产,应当予以披露,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估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7.制定相关制度,对并购和股权转让行为所涉及的利润确认进行规范。
8.对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进行规范,尤其应当对会计年度内取得或丧失控制权是采用比例法,还是采用推定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作出明确规定。
9.对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所有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的披露内容进行规范,以提高会计报表的信息质量。
会计报表造假行为的发生,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大部分是单位行为,其危害大、范围广。要想防范会计报表造假行为的发生,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民诚信意识;其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约束体制。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达到国强民富。
上一篇:货币资金常见的造假形式
下一篇:如何建立完善审计内部问责制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