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原始凭证会计造假的常见形式
(1)伪造、篡改、不如实填写原始凭证
伪造、篡改、不如实填写原始凭证是指行为人使用涂改等手法更改会计凭证的日期、摘要、数量、单价、金额等,或采用伪造印鉴、冒充签名、涂改内容等手法,来制造证明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2)白条顶库。
所谓白条,是指行为人开具或索取不符合正规凭证要求的发货票和收付款项证据,以逃避监督或偷漏税款的一种舞弊手段,主要手法有:
①打白条子。即以个人或企业的名义,在白纸上书写证明收支款项或领发货物的字样,作为发票来充当原始凭证。
②以收据代替发票。这种手法经常用来偷逃税款,一些私营企业当面对消费者为个人时,只开具收据来证明此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而不开发票,以避免税务机关的检查而偷逃税款。
③不按发票规定用途使用发票。如以零售、批发商业发票来代替饮食服务行业发票。
④不按发票规定要求开具发票。如:不加盖财务专用章,有关人员不签字等。
(3)取得虚假发票。
这种虚假发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发票本身是假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发票所记载的内容是虚假的。虽然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不得使用假发票,并且要求各单位要重视发票的管理和使用,但近年来假发票却是风行天下,十分猖獗的。另外还有单位之间相互开具假发票,甚至有人专门以开具假发票牟利。
(4)自制假单据、虚开发票。
虚开发票是指行为人在开具发票时,除在金额上采用阴阳术外,还开列虚假品名、价格、数量、日期等,以蒙混过关,便于报销。具体手法有:
①虚假品名。
用便于报销的物品名称代替不符合报销要求的实物名称。如购买化妆品开列为劳保用品,购买保健品开列为药品等。
②虚假价格。
按需要开列价格或按照虚假货物品名开列相符的价格。根据收款方、付款方作弊的不同要求,虚假价格具有高开、低开、平开三种方式。
③虚假数量。按需要开列数量或配合虚假货物价格开列数量。根据收款方、付款方作弊的不同要求,虚假数量具有多计、少计、等计三种方式。
④假票真开。
用假发票记录真实业务。
(5)证证不符。
所谓证证不符,就是指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二者之间的不相符。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性的。有的原始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发生日期与记账凭证所用会计科目应反映的内容、记账日期明显不符;有的记账凭证上所列明的原始凭证张数与实际所附张数不符等。
(6)记账凭证上账户对应关系不正常。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进行会计核算,记账凭证上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和其所反映的具体经济业务内容,应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但有些企业却经常使用一些往来科目来偷逃税款,隐瞒收入。
原始凭证会计造假的错弊特点
不论原始凭证会计错弊采用什么方式,都会在原始凭证上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以下特点中的一点或几点:
(1)对刮、擦、用胶带拉扯过的原始凭证,其表面总会有毛粗的感觉,可用手摸,或背光目视的方法检查出来;对 用“消字灵”等化学试剂消退字迹而后写上的原始凭证,其纸张上会显示出表面光泽消失,纸质变脆,有淡黄色污斑和隐约可见的文字笔画残留,纸张格子线和保护花纹受到破坏,新写的字迹由于药剂作用而渗散变淡等特征中的一条或几条。
(2)对添加改写的原始凭证,其文字分布位置不合比例,字体不是十分一致,有时出现不必要的重描和交叉笔画。
(3)对于冒充签字的原始凭证,其冒充签字常常在笔迹熟练程度、字形、字的斜度、字体的方向和形态、字与字的间隔、行与行的间隔、字的大小、压力轻重、字的基本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有时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发现。
(4)对于伪造的原始凭证可以通过对比真原始凭证的防伪标志来鉴别。
对于以上四种舞弊手法,如属必要,可请公安部门运用特定的技术进行鉴别。
(5)凭证明显不规范,要素不全,经常缺少部分要素,其关键要素经常出现模糊,让人对其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貌感到怀疑。例如购买办公用品(实为购买个人消费品)的假凭证,往往只注明“办公用品”,而不注明到底购买了什么办公用品,其规格、型号、品种、数量如何。
(6)其金额往往只有一个总数,而没有分项目的明细,经不起推敲。
(7)原始凭证的经手人经常含而不露,有时有名无姓或有姓无名,如果仔细追问很可能查无此人。
(8)原始凭证上的时间与业务活动发生的时间及以后的入账时间相距甚远。
(9)主要业务凭证与其他相关的凭证不配套,有时只有其中一部分,而没有另一部分。如销售货物只有销售发票而无发货单据、托运证明、出门单、结算凭证等。
(10)凭证的形式不规则,以非正规的票据凭证代替正规的原始凭证。例如用货币收付凭证代替实物收付凭证;以自制凭证代替外来凭证;以非购销凭证代替购销凭证等。
另外,原始凭证的内容、结算方式、资金流向与对方单位等处都可能存在着异常,审查人员都要予以注意。
上一篇:内控与信息化能否水乳交融
下一篇:审计符合性测试中常用的方法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